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以朴实的心迎接挑战——记原延庆县沈家营镇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陈鹏

时间:2009-10-26 作者:宁邵京 来源:农学院 浏览:

    陈鹏,男,中共党员,1983年12月出生,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学院原植物科学技术系农学专业,曾于20067月至20096月担任延庆县沈家营镇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在职期间,曾荣获2007年北京农学院服务基层先进个人、2007-2008年度获得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称号,2007-2008、2008-2009年度两次获得延庆县优秀大学生“村官”称号。  

    昏暗地楼道里,一个身影在眼前晃动,还未招呼,他已将一瓶冰凉的绿茶递到记者手中。灯亮了,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男子,穿着深蓝色的T恤,搭配运动短裤,手里也拿了一瓶绿茶,被晒成小麦色的脸上绽出了憨憨的笑容。他就是陈鹏,2006-2009年在延庆县沈家营镇孙庄村担任村书记助理。 

    三年前,在父母的鼓励下,他背上远行的行囊,踏上了去往延庆县沈家营镇孙庄村的征途。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他,离开了繁华的都市,走进了陌生的农村。 

结缘“小豆组” 苦练基本功 

    朴实的陈鹏就像一根草,平凡中带着一股倔劲,淳朴中带着一种自信,不管把他放在何处,他都能茁壮成长。从未体验过农村生活的他,在孙庄村里却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究其原因,他说,这都归功于大学期间在“小豆组”的刻苦学习。

    大学三年级时,身为农学专业的学生,怀着对学校金文林和濮绍京两位教授的敬佩与喜爱之情,陈鹏选报了这俩位教授研究的有关小豆遗传育种的课题,进入了北京农学院小豆遗传育种研究所(即“小豆组”)进行学习。

在“小豆组”的学习中,影响陈鹏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老师。当回忆起已过世的   金文林 教授时,他蓝边镜框下的眼睛开始红了,湿润了。“不论是在什么时候, 老师对每一名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认真、耐心、仔细的回答。他经常为我们解答问题或批改论文到深夜。”他用低沉的嗓音接着说,“当   我作为镇里实用人才培养工作联系人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联系我校的畜牧学专家刘凤华、 张中文 教授,农学专 家金文林 教授、陈学珍 和濮绍京 教授。他们多次深入我镇农村实用人才的家中,为他们的开发培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特 别是金 教授,身患疾病还到我们镇为全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出谋划策,推动我镇实用人才工程建设。可他从未跟我们提起过他的病情,被病魔缠身的同时还想着我们,我由衷的佩服他,永远敬爱他。” 

    “在做实验期间,老师们会经常来实验田看我,手把手教我,还不辞辛苦地多次帮我修改论文至天亮。”就是这些朴质可亲、平易近人的好教师在日常教学或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他们高尚的品质与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深深触动着他。陈鹏说:“在“小豆组”时好像有着一股力量一直推动着我前行,一种精神一直指引着我前进。在我的心目中,“小豆组”的老师们既严厉又亲切,虽是老师有时又像是家长,对我关怀备至。我十分感谢他们对我的悉心栽培。”

    在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榜样们的引导下,陈鹏爱上了滋养万物的土壤,爱上了充满生机的植物。在“小豆组”工作期间,他整日穿梭于实验田与宿舍之间,经历了耕耘的辛苦,品尝了收获的喜悦。

    “陈鹏孩子不错,踏实肯干,认真勤奋。” 濮绍京 老师只字片语间流露出对他的喜爱之情。他在“小豆组”刻苦学习,学会了用心观察,认真耐心……这一切的一切,都为他更好的投入村干部助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初入孙庄村 勤奋学乡俗

    刚踏入孙庄村,他望着这座陌生的村庄,静静地享受着湛蓝的天色蔓延在群山之间的美丽风景。面对陌生的村庄,陈鹏深知自己在这里要重新学习。 

   每一位“村官”刚到,都会想尽办法深入了解本村的情况。陈鹏也不例外,为了更好、更快地了解村里的情况,他努力学习延庆方言,先向土生土长于延庆的“村官”讨教几句日常用语,后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几天下来,他就讲上一口流利的延庆方言了。他笑着说,“当上‘村官’后第一次回家时,妈妈都不适应我讲话的音,说我现在说话一口延庆味。”学习延庆方言,为的是更好的开展工作,为的是用最贴近村民的声音跟村民进行交流,用最朴实无华的言语跟村民进行沟通。采访途中,他还饶有兴趣的说了几句延庆方言考验记者。其中有句,“叶个儿那耍吧去啦?”(昨天晚上去做什么了?)着实困扰记者许久。笔者认为,对于一位来自城市的孩子能说出如此流利地方话一定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与村民沟通实践之后才能做到的。 

在初步掌握地方方言后,陈鹏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认真负责的他对村子里三种特殊人群的情况作了更为详细的调查研究:一是完成了孙庄村党员信息采集调查工作,为村党员的统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也使村党支部的基层党员管理工作变得更为严谨有序;二是完成了孙庄村残疾人基础信息采集调查工作,为日后给予困难群体帮助提供了依据;三是完成了孙庄村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信息采集调查工作,摸清了村里的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基本情况。 

    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使他对村里特殊人群的基本情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及认识。这为上级组织和村干部针对这部分人群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数据依据。对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城市孩子来说,不曾尝过挣钱的辛苦。通过调查走访,他了解了农村的艰苦生活。当看到贫穷的村民为生活所迫无助哭泣时,他的心就像被针扎到一样难受。在不到 十平方米 的狭窄房子中,一位奄奄一息的大伯旁边是一位抽泣着的大娘,还有一位泪流满面的孩子。家里除了一张床,几把凳子,几双碗筷,没有任何家用电器。以种玉米为生的家庭,在经受失去主要劳动力的同时,还要承担着巨额的医药费,这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看到此番景象,他及时向上级汇报,将补助送到困难家庭。 

开设扫盲班 村民齐称赞

    当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进乡时,所有的村民对那些面带稚气的大学生抱着怀疑的态度。“孩子太小,什么经验都没有,没在农村生活过,能有什么能耐胜任呢?能做好么?”这是孙庄村一位村民大伯对初来乍到的“村官”陈鹏的第一印象。“没想到孩子表现这么好,还十分热心肠。村里开设扫盲班时,他还给我上课,教我识字,教我写自己的名字。”

原来为了减少孙庄村里文盲的数量,提高村民整体文化水平,村里利用孙庄村成人学校开设了扫盲班,他作为一名小老师给村民讲授生活中常用词语知识,教他们写日常常用的汉字,写自己的名字。看着村里那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像小学生一样一笔一划的学写着自己的名字的样子,他憨憨地笑了。他尽他所能满足大爷大妈的要求,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大爷大妈写自己的名字,直到他们学会记住为止,看着大爷大妈那歪歪扭扭的字迹,他再一次憨憨地笑了。那些大爷大妈也笑了。 

村里“自家人” 人称“陈鹏哥”

    孩子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天使,他们不知道理,不识金钱,不懂虚伪,但他们知道谁对他们好。作为第一批大学生“村官”的一员,陈鹏在村里孩子的眼中是个博学的“大学生”。当他热情的向村里孩子打招呼时,孩子们也只是嬉笑着叫他“大学生”,然后飞快的跑开了。对于他这张面孔,孩子们还是觉得陌生。随着与村民日益频繁的接触,他渐渐地融入了村里的生活,进入了村民生活的圈子。他说:“进入农村,一定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就高人一等。尊重每一位村民,哪怕他是一位孩子。”

    一次夜里,一位焦急的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敲开了他的门。一见到他,那位母亲就对他说,“小陈,娃要考大学,你帮帮想想,给娃拿个主意。你觉得娃报哪儿好?”“这个得看孩子喜欢学什么了?他平时对什么感兴趣?要根据她平时的成绩来报。不能我说报什么就报什么。”那位焦急的母亲说:“我没有多少文化,这个我不懂,她也不爱跟我说。”得知这样的情况,他就像一位大哥哥开导小妹妹一样,询问孩子的情况,后来发现孩子挺有主见的,只是缺少与家长的沟通。之后,他将孩子的想法告知在一旁等待的母亲,他开导那位母亲应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倾听孩子的话。从那之后,那位孩子总会找他聊天,让他辅导功课。他再也不叫他“大学生”了,而是亲切的称呼为“陈鹏哥”。随后,越来越多的孩子叫他“陈鹏哥”。他高兴地说,每当听到孩子叫我“陈鹏哥”时,心里都会觉得很幸福。 

工作需要我 荣誉且放下 

    作为一名来自北京农学院的大学生“村官”,母校时刻关注陈鹏的成长。关注他们这一批“村官”的发展,为了让他们顺利工作,母校特意组成了百名专家团为其排忧解难。

    为了表彰他们当中优秀“村官”的先进事迹,鼓励他们在“村官”工作上再接再厉,母校举办了优秀大学生“村官”表彰大会,他也因优异的表现赢得了沉甸甸的奖杯与满载荣誉的证书。可颁奖当天,他因要完成“平安奥运行动”的方案工作无暇返回母校带上荣誉的花环。对此,他表示,“我很感谢母校给予我的支持,虽然未到现场去领奖感觉有点可惜,但是我不遗憾。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既然选择将青春奉献在这里,那么,当工作需要我时,我就要义无反顾的去做。”的确,这也是母校为他授予荣誉的意义所在,母校永远以他们为骄傲,在他们的身后始终支持着他们。

    错过了一次领奖之后,让他欣慰的是没有错过第二次。经过了一年的辛苦耕耘,乡亲们的美誉将他推进2007年优秀大学生“村官”的行列中。在闪亮的聚光灯下,他开心的笑了,笑的依然是那样的腼腆与憨厚。

他说:“虽然我没有为我村带来多么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没给我村产业发展做出多么突出的贡献,但是我将我的热情奉献给农村,为镇村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百姓的安康做出了我应有的贡献。” 

     平凡岗位上,实实在在才是真。以“少说话,多做事”为工作宗旨的他,从协助村里会计做好粮食支部的申报、计算、公布、发放工作,到认真完成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从配合村妇女主任做好村中每次孕检,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到组织村中群众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从配合村两委对村里的机动车做好登记,到认真整理村级档案迎接基层组织建设检查;从撰写村里申请民主法制示范村的材料,到配合村两委对村里的环境进行整治和绿化。村中的大事小事中都会留下他的影子,村中的大街小巷都挥洒了他的汗水。“当每件默默无闻琐碎的小事能够顺利完成的时候,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当付出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和群众认可的时候,我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三年一晃而过,他在恍惚中找回了自我,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在工作中,他有着宽厚的胸怀,会用一个很短暂的时间,忘记一些烦恼自己的事情。每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会选择到村里刚修好的体育场内打打篮球,放松一下,然后接着投入到工作当中。既然肩上扛着这担子,他就要为抗下的那份责任付出青春的激情。在人生的道路上,尽管他会遇到艰难险阻,但他会以一张不变的笑脸与一颗朴实的心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执笔人:宁邵京) 

村官感言

    三年的基层锻炼,使我进一步认识了自己,了解了社会,磨炼了我坚强的意志,培养了我顽强的性格,更增强了我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记者手记

    初见陈鹏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憨厚的笑容,还有在炎炎夏日下,对初次见面的我送上了一瓶冰镇的绿茶。他的细心让我感动。他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事眼中的好伙伴。他不善言辞,只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他的真诚,他的朴实,让我觉得亲切。他并不高大,放在人堆中也不醒目。也许刚见他时,你会觉得他并不起眼,但与他接触后,就能发现他的不一般,不平凡。憨厚纯朴的品质,让他经得起时间的洗礼,他就似茉莉花有着一股淡淡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