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咱家的“葫芦妹”——记延庆县永宁镇西山沟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胡一萍

时间:2008-05-29 作者:学生记者 刘蓉 来源:农学院 浏览:

格子衬衫、牛仔裤和高高束起的马尾辫;中等个儿、高嗓门儿和清脆爽朗的笑声;反应迅速、语速惊人和需要小跑才跟得上的步频,她,就是胡一萍,延庆县永宁镇西山沟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北京农学院02级经贸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

一年半以前,她喜欢学弟学妹们叫她“一萍姐”

一年半以后,她更喜欢村里村外人叫她“葫芦妹”

不解葫芦缘

一年半以前,当胡一萍走在西山沟这个以种植玉米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落中时,家家户户房顶上的葫芦牵住了她的心。那时,村民们房顶上的葫芦每年都会结很多,吃不完便拿去卖,久而久之,每到葫芦收获的季节,村里总有小贩来收葫芦,三四毛钱一斤,送去给食品场进行深加工,做成葫芦条、葫芦罐头。小贩的商业头脑,敲开了这个经贸系学生的思维之门。

   当她拿着葫芦的前期调研报告和市场前景分析找到村领导说她想把葫芦搞成产业时,村书记和村主任对她的想法很支持,同时也提出了两点顾虑,一是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如果种出来的葫芦没能找到适合的销售渠道,村民们可能血本无归;同时也会造成第二个问题,即干群矛盾,那今后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了。

面对这两点顾虑,胡一萍没有犹豫。“可能是因为年轻,所以有那么一股冲劲和热情,我带着调查报告和分析报告就到镇里找书记去了。我的想法得到了书记的大力肯定,书记不仅帮我做通了村书记和村主任的思想工作,还给种葫芦的村民每种一株葫芦补贴一块钱的优惠政策,这样村民每株葫芦的本钱就有了,彻底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就这样,村民们开始在房前屋后、空闲地、街道两侧种植葫芦,在村中的主街道上架起一条贯通东西的长350米的“葫芦长廊”,用18000株葫芦扮靓了这个只有107户的小山村。此后,胡一萍又在宣传上做起了文章。中央电视台7套的《每日农经》和《致富经》栏目;北京电视台的《四海漫游》栏目都相继把镜头对准了西山沟的葫芦,而这一系列的宣传真正地为它打出了声名。村民们手里的葫芦条卖出了好价格,由原来的10元一斤攀升到25元每斤。从此西山沟念起了“葫芦经”,“葫芦妹”的称呼在村里叫开了。今年4月22日,天津商贸公司已正式与西山沟村的村民们签订了合同,葫芦的销售有了保障,大家也更有信心了。

但胡一萍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她希望能让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四百多年的葫芦成为延庆的一个地理标识。

求助专家  打捆特色

通过在央视七套做节目时认识的朋友介绍,“葫芦妹”联系到北京农科院,并从那里找来了几棵曾随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的“太空葫芦”种,据说这种“太空葫芦”比一般的葫芦型好、个大,可以称得上是“超级葫芦”。去年七月份,在专家的指导下“太空葫芦”已正式扎根西山沟村。

“以前,我们西山沟村的葫芦是“三无”产品,无商标、无认证、无包装,为了发展‘葫芦经济’,去年,我为我们村的葫芦申请到了《无公害产地认证》,让我们的葫芦成为绿色放心食品。”

为了搞好葫芦的项目包装和产品策划,作为科技联络员的“葫芦妹”找到了延庆“1+1+X”人才培训中心的赵淼老师,为他们请来了北京农学院村官专家顾问团的王绍辉和王占鹤老师,利用村民们农闲的时间,对大家分别进行《设施蔬菜》和《生猪养殖》等专题培训。

她还特意请来了北农项目包装方面的专家徐建老师为镇里的几个村子指点规划。鉴于西山沟村葫芦种植已成规模,徐建老师便建议他们发展“农业主题公园”,让游客到葫芦村后,“有景可观、有果可采、有葫芦可品”。听了指导后,胡一萍很受启发,“要长期发展,不仅要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更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的精品农业路线。我们光有一个‘葫芦长廊’还不够,要充实特色,还要发展‘七彩甘薯’,种植‘双味葱’,我们要把特色打捆,努力发展成‘一村几品’的农业主题公园。”

一个丫头  两个姥爷

几乎每一个村官到村里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去了解和适应,包括村庄的基本情况、如何与村民交流、如何融入村子。对有些人来说,这可能就会成为他们到村里的第一个挫折,而对于胡一萍来说,融入西山沟村的过程,竟然出奇的顺利。

到村里报道的那天,胡一萍就认了一门亲。到村里工作的那一年,恰逢胡一萍的姥爷过世,对于从小就跟在姥爷身边的她来说,无疑是个沉痛的打击。“那天,第一次见到书记,觉得他特别朴实、特别和蔼,让我一下就想起了自己的姥爷。”就这样,当天晚上,胡一萍就认了一个“姥爷”,而她不仅多了一个疼她的姥爷,更意外地收获了村民们的信任。在村民眼中,这个城里的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能够认下村书记当姥爷,让他们觉得她没有看不起这个村子,于是,她很快就融入了西山沟村。

在村民的小院里、田间地头、葫芦架下你总能看到村民拉着她的手说东道西,还有很多村民经常给她出谋划策,这个说“小胡啊,我觉着咱们老种玉米不成,一亩地也挣不了多少。”那个说“我看人家村种药材好,咱也种药材吧。”村民们的热情,让胡一萍打心眼儿里高兴,大家真的把她当成了一家人。

作为大学生村官,三年后,她要面临一个选择,留下还是离开。对于这个问题,她早已想好:“我会一直留在村里作产业,我会把葫芦当作自己的事业,只要村民们还需要我,我就不会离开。”西山沟己经成了她的第二故乡,“葫芦妹”也己经成了她的第二个名字,她盼望着用自己的头脑让村民们过上富足的生活,盼望着用自己的汗水浇注出这片故乡的绿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