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北农榜样系列报道】“三育人”标兵陈青君:严在学术中,爱在细微处

时间:2018-10-11 作者:宣传部 来源: 浏览:

【编者按】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学校组织开展了2016-2018年度“三育人”先进集体、“三育人”标兵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工作。新闻网特推出系列报道,与师生一起走近“三育人”标兵,一起感受他们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立德树人、严谨治学的精神。

多年来,她将教学、科研与育人相结合,在为北京的多个基地做科技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同时,始终心系教学和学生;她坚持以科研促教学,鼓励学生到基层一线蹲点实习、开展科学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产业和学术论坛,3年派遣8名研究生2名本科生在基地蹲点累计595天,参加产业培训和学术会议9次、学生20 多人次。她就是获评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2014年北京市扶贫助残科技服务工作“爱心专家”、 2017年“大北农奖教金”、2016-2018年度北京农学院“三育人”标兵的陈青君老师。

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教学中陈青君非常注意以学生的收获感为教学目标,课堂上实施启发、探索、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听课表现和教学互动,备课时注意以关键问题为导向,从设问、提问准备教学方案,关注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抬头、以及讨论参与情况。

陈青君要求研究生充分了解自己研究方向的背景知识,同时,多阅读最前沿的学术进展,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定期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课题进行研讨和检查也是陈青君课题组一项一直坚持的活动。

以科研带动教学是陈青君一直坚持的教学原则。她常跟学生说:“科研是运用知识、学习知识的最好平台。只有通过动手实践,能力才能锻炼出来。”陈老师总是及时把下基地做科研时获得的材料、照片总结补充到课件,实验室收集着各种各样的蘑菇材料,既方便了教学又方便了学生们做科研。她经常带着学生下乡,每个学生都会要求在基地实习采样,她自己假期也会跟学生一起蹲点。

她指导的研究生武芯蕊、佟佳兴、高晓静、蔡盼盼等在密云和滦平蘑菇基地进行实验记录和采样都在3个月以上,博士生张昊琳也在基地做实验半年多。通过在生产一线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采集,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她还带领学生为基地蘑菇培养料测定很多理化指标,改进堆料方式,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真正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引导、启发、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进而调动他们创新和探索的积极性,是陈青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常用方法。她积极为大学生科研训练、实培计划出题立项,耐心辅导他们设计实验思路、研究实施方案,直到完成和发表论文。

结合北京市食用菌岗位专家的产业体系工作,她引导学生关注产业需要的问题。学生们在陈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尝试创业,结合研究开发适合于都市的食用菌科普产品,为中小学和学农项目授课,学生创业项目已经运营半年,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兴致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8年,陈青君的学生们获得了大丰收——全国农学院协同发展联盟华北片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初赛一等奖、决赛二等奖。2013级园艺本科生盛鹏飞学习期间就开始创业,毕业时公司已经初具规模。

学生创业产品

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陈青君总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她自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管耕耘,不问前程。她常跟学生说,吃亏是福,感恩是德。要感谢父母和国家的培育,要勤奋努力学习,懂得将自己的一技之长回馈社会。她不仅自己参加教师提高班,还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课堂,阅读科研和产业界大师们的著作,谈体会与感想。通过引导,学生们的科研活动变的积极主动,对同学、老师更加礼貌尊敬,就业的价值观也有所改变。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学术之外,陈老师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亦师亦友。当学生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陈老师会用她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帮助大家度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难关。2014年有个学生因为科研进展缓慢、沉迷手机和游戏而陷于轻度抑郁症,她亲自带着学生去寻求心理咨询,给学生讲述自己在曾经困难时候的努力进取,鼓励学生振作起来,继续试验,最后在延期1年后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发表文章一篇。

对于未来就业的迷茫,陈老师会鼓励学生摒弃旧观念,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那个位置。对于学业兴趣不高、勤奋不够的学生,陈老师从不放弃,更加关心和督导他们。陈老师的种种做法诠释了什么是“严在学术中,爱在细微处”。 2017年陈老师主动要求担任新生班主任,希望在退休之前再完成一轮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一个学期过去了,她所带的园艺班各项成绩在年级排名中位于前列。她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和蔼可亲,得到了师生的敬佩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