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光明日报》头版报道我校科技小院师生

打造智慧蜂场  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时间:2023-05-16 作者:宣传部 来源:宣传部 浏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极大地增强了我校师生学农爱农、支农扶农、强农兴农信心和决心。5月16日,《光明日报》头版对我校科技小院师生助力房山蒲洼乡蜂农建设智慧蜂场,帮助蜂农降低人工消耗、增产增收的做法和成效进行报道。

报道以《蜜蜂有了“智能家居”》为题,生动呈现了我校研发的智慧蜂箱的作用和功效。报道中指出,“传统养蜂,可是力气活,要不停翻看蜂箱,蜂群数量、蜂蜜多寡,甚至蜂房温度、水分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蜜蜂产蜜。”针对传统养蜂方式的现状和不足,我校师生在房山蒲洼乡建立智慧蜂场。“现在,我们在蜂箱里加了个智能传感器。它把蜜蜂进出蜂箱的次数记下来,我们就知道蜂群状态如何;它能通过感应蜂箱重量,算出蜂蜜产量……不用开箱,蜂箱外侧的处理器,会直接把数据传到手机上!”“蜜蜂有了‘智能家居’,蜂农就不用整日守在蜂场啦。以前一位蜂农养五十箱都费劲,现在养两百箱也不在话下,蜂蜜产量也能翻一番!”

5月10日,《光明日报》以《“科技小院”助力养蜂大事业 》为题,对我校科技小院师生依托学校智力资源,对蒲洼乡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信息化技术帮扶的做法进行报道。

学校师生依托计算机专业优势,探索出了智慧技术和中华蜂养殖相结合的新路子——“智能蜂箱”,并推出了多箱体成熟蜜生产技术,帮助蜂农提高蒲洼蜂蜜的市场竞争力。技术改进之后,蒲洼蜂蜜的收购价提升了一至两倍。老百姓尝到了甜头,纷纷和我校师生学起新技术,钱包也鼓了起来。目前,蒲洼乡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全部“摘帽”,并形成“一乡一品”的区域特色分布。在我校师生的帮助下,当地还建起“北农智慧蜂场”,注册“E窝蜂”品牌,实现了中华蜂养殖产业的规范化、数字化和标准化。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师生依托“科技小院”,深入农村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为当地广大农户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帮扶,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师生看到科研成果转化后,农民有了收获,都满心欢喜。科技小院负责人徐践表示,科技小院既是科技助农、产业开发的基地,也提供了科普教育、人才培育的平台。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继续扎根村屯农家,带领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提高科技转化水平,让科研成果在广袤的大地上落地生根,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