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学校‘实干创先年’,园林学院将围绕‘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纲要,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锚定都市农林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全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园林学院党委书记李金苹表示,学院将以“实”夯基、以“干”破局、以“创”提质、以“先”立标,构建“政产学研用”实践育人途径,培养“有技术、懂管理、善设计、能创新、强适应”的复合应用型园林人才,为持续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学院师生团队围绕古树名木保护、园林文化遗产、首都林木花卉培育、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等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金苹表示,今年将继续通过红色“1+1”师生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对接共建、科技小院建设等,深度融入“百千工程”建设,实现“党建+生态服务”双向赋能。学院还积极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新范式,深化与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等单位合作。李金苹说:“学院领导班子将带头访企拓岗不少于20家,推动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不低于97%,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学院还将实施“科技服务攻坚行动”,聚焦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建设,引进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人,组建院级创新团队2个,年度培育新品种或专利3-5个,申报教育部主题案例1-2个,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贡献力,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京华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
园林学院副院长付军表示:“2025年,将聚焦三山五园文化和古树名木保护两大特色方向,对标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持续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力争在第六轮学科评估中林学学科取得C+以上成绩,推动林学学术型博士点和风景园林专业型博士点申报工作,为学院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
“学院改革发展需要‘创’字赋能。”园林学院副院长孙薇薇表示,将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推动教学科研模式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产研学深度协同育人平台,开发跨学科融合课程,探索“项目驱动、真题实做”实践教学模式,新增省部级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育人团队、省部级以上教学比赛获奖1-2项。优化考核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服务乡村振兴、科研成果转化纳入职业发展体系,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力争科研到账经费达到预期目标,申报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以制度突破释放师生创新活力。
学院将持续关注和投身智慧园林、生态修复等前沿领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与韩国国民大学、墨尔本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国际科研项目等交流活动,为推动园林绿化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学院的发展需要每一位师生瞄准‘先’字砥砺奋进。”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马晓燕表示,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继续加大相关领域研究,筹备召开第三届全国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学术论坛,为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启航正当时。园林学院将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聚焦主题主线、主责主业,以实干创先的精气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际行动为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