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文化、景观及经济价值。据统计,当前全国共有500多万株古树名木,围绕古树名木调查监测、智慧化管理、复壮保护等领域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联合攻关,破解古树名木保护中的瓶颈,不断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水平,构建“资源-管理-保护-利用”全链条保护模式,为推动我国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北农智慧”与“北农方案”。
破解古树名木生存机制“密码” 实现古树名木树龄鉴定技术突破
学校科研团队先后完成国槐、侧柏、槲树等古树树种高质量基因组测序,为长寿基因的筛选和调控解析提供了数据资源。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对山西恒山及五台山的古树历史生长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树木发生生长衰退的径向生长特征,重建了古树的生长衰退历史,发现侧柏古树对历史极端事件具有“生态记忆”和很强的生态韧性,并提出古树量化恢复力及恢复时间的方法;重建了北京市侧柏古树生长健康历史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发现树木年轮与历史极端事件存在耦合关系,有利于古树应对下一次干扰。在生态系统尺度上,发现城市和乡村中的古树大多与人类活动深度交互,并且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国槐基因组Hi-C图和染色体

树木年表与逐季气候因子的滑动结果
学校联合北京林业大学依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揭榜挂帅项目“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鉴定技术及系统研发”,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古树名木树龄真实性检验样本库,首次提出基于CT光谱的树龄无损鉴定方法,完善了多因子回归法古树树龄鉴定模型,构建了多场景树龄鉴定技术体系,研发了我国首套古树名木树龄鉴定装备及配套软件,利用回归法鉴定古樟树与古侧柏等树龄,精度提高到15%以内,方法简便易行。相关工作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网、《科技日报》、《绿色时报》等媒体报道,并在江西、云南等多地树龄鉴定工作中初步应用,项目实施成果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中国古树名木保护大事。

基于CT光谱的树龄无损鉴定方法
深耕古树名木健康评价与复壮技术 指导全国古树名木复壮保护工作
学校持续开展古树健康评价与古树修复及复壮技术研发,创制了智能植物生理监测仪,实现对光合、蒸腾、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空气温湿度、叶室温湿度等古树名木参数的实时监测;研发了1种新型复合树脂修复材料,并改进修复封边工艺,显著提升了修复效果;开发多种古树专用菌剂和复壮基质,改善根系环境,促进根系的营养吸收和复壮;研发出能有效提升复壮和修复效果的反压式古树复壮管和古树万向稳定器,申报专利10余项。
学校不断将相关古树成果应用到古树名木保护中,指导全国各重点古树名木的复壮保护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四川广元市剑阁县、贵州六盘水市林业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指导古树保护工作。完成包括山西省稷山县千年古枣树保护等项目。针对基层古树名木保护的技术需求,开展了四川省剑阁县2024年古树名木保护专题培训和全国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培训,并开始形成品牌,树立了行业培训标杆。相关工作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智能植物生理监测仪

新型复合树脂修复材料

反压式古树复壮管和古树万向稳定器
率先开展古树保护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 大力培养古树名木专业人才
学校在国内率先开展古树保护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在林学专业下设置古树保护方向,成为全国首个培养古树保护本科人才的单位。开设古树保护与修复专业学位研究生专项班,开创了我国古树名木保护领域人才培养的专业化之路。学校还组织编写出版《古树导论》《古树养护与复壮》《古树历史文化》《古树生理生态》《古树保护法规与管理》5本古树保护系列“十四五”规划教材,成为古树保护专业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里程碑。

古树保护系列教材
学校还联合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共同打造的全国首个聚焦树木健康管理的“树木医生”微专业正式开班。微专业以学科交叉与实践导向为核心特色,以“诊断-救治-养护”为核心,开设树木病理学、古树复壮技术、智慧监测系统等课程。专业紧扣城市化进程中古树保护、病虫害防治等迫切需求,为林业、园林、城市管理等领域输送实战型人才,守护城市绿色生命线。

培养“树木医生”专业人才
深入挖掘古树名木文化价值 持续开展古树名木科普宣传
学校挖掘古树名木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古树故事,出版《北京古树故事》,与北京绿化基金会联合发布《北京自然城市古树观赏指南》,介绍古树知识与保护方法,促进公众认知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托历史文化景区,精心规划古树主题游线和古树景点,开展以原创设计为引领的文创产品开发和文创活动策划,成功打造了独具古树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在北京地区完成多项古树村落等保护与景观文化规划。

《北京古树故事》《北京自然城市古树观赏指南》

古树街巷和古树游线设计
学校依托国家林业草原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第一、二届全国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学术论坛,入选2024年中国古树名木保护大事,开展“我与古树的故事”古树文化作品征集、古树科普微视频竞赛、古树摄影绘画征集评比等活动,建立北京古树科普网络平台,创建了“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微信公众号,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古树名木科学知识、历史文化、趣味故事等科普视频。

网络直播和视频宣传
受邀录制央视《探索古树年轮里记录的奥秘》科普节目,参加《中国之声》直播,多元化、全方位推广古树名木的科学知识,不断扩大古树名木文化传播面。

央视频节目《探索古树年轮里记录的奥秘》
学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古树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古树名木资源收集与调查监测、智慧化管理、健康评价与复壮、古树文化传播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将更多新理念、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融入“活文物”保护管理的全过程。以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为导向,打造国内一流的古树名木研究平台,为首都及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