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教育论坛:面向世界培养有特色的创新型人才

时间:2007-04-11 作者:农轩 来源:农学院 浏览:

·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创新型人才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全球意识。

·通识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发展特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标志,国际化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加剧,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都在调整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则是我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创新型人才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全球意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些什么特点呢?

  通识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在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问题上,很多学者和专家指出,需要对我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育目标、课程体系、管理体制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一个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那么,如何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将通识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这是关于创新型人才从何处创新的问题。

  通识教育不仅是国际经验,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推进的方向。在美国,通识教育一般被定义为主修和副修专业教育之外服务于学生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在我国,针对大学毕业生存在知识面不宽、综合素质不高、社会适应性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界就讨论过高等教育过于专业化的问题,并就此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到199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文化素质教育开始在高等学校中全面推广。尽管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比通识教育狭窄一些,但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基本观点是趋同的,它可以被看作是通识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体现通识教育的一种形式。

  通识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首先是因为现代意义的创新不再仅仅表现为表面上的简单的创新和突破,而是表现为一种集成式的创新。通识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树立开放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构筑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拓展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为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人才跨学科、跨领域创新以及进行新领域开发研究提供条件。

  通识教育符合本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有利于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和潜能。本科生的教育目标不可能实现人人都成为创新人才,而是立足于基础知识的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潜能的培养。本科教育是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科学创造能力,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为人才发展提供一种知识和能力的前期储备。可见,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和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相符的。

  通识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识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通才,而在于通,在于让受教育者形成开阔的视野。知识经济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实践证明,通识教育在增强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综合性,提高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加以融合,实现在课程设计上的统一和渗透,无疑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最佳途径。

  发展特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标志。

  创新型人才既能继承前人的知识和成果,又能超越前人的成果,能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自身的特色则是创新型人才的标志。

  每所高校肩负的人才培养任务、定位与思路都会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层次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不同类型的高校,它的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层次、为社会服务的方式以及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每所高校都应有自身学术传统和办学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所以,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形成办学多样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在教育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学校吸引生源、提高社会地位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表现。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几代人奋斗的结晶,也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结果。应通过学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选择和批判、融合与创新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国际化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因此,高校不仅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还应有全球意识,培养国际化的、世界通用的人才队伍,而且这支队伍必须了解世界其他文化,了解国际竞争规则,善于国际交往,能够与国际同行打交道,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面向世界,采取更加开放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面向世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按照国际化的标准,第一是教学研究国际化。教学研究国际化的前提是人员交流国际化。国际化的一流大学都鼓励本校学生到国外留学,都支持和鼓励本校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访问、考察合作,这是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水平和造就世界知名学者的重要途径。人员交流国际化还包括大量接收留学生。第二是课程设置国际化。课程国际化,不仅应开设更多关于其他国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而且所有课程都应当体现国际观点;院校之间应当合作开展国际教育计划和进行跨文化研究,以及开设如何运用高技术进行国际学习和研究的课程。第三是培养国际化人才。21世纪大学的教育任务,是要培养适应未来世界的公民,它本身必然既是民族的,又是面向世界的。高校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在于培养人才的全球视野、国际态度、国际意识、国际活动能力、国际知识,培养的人才不仅能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国际环境和竞争的压力。(王路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 2007年4月9日 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