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聚焦|用英语学习是怎样一种体验——国际学院学生群体学习状态素描

时间:2016-04-11 作者:文/李昊争、李旭、刘正、李新宇;图/成子安 来源: 浏览:

 

编者语:自2003年始,国际学院负责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行“3+1”教育模式,即三年在国内学习,第四年在国外学习。目前,国际学院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中英合作办学“3+1”教育项目(在国内学习三年,第四年在英国学习, 完成学业者将分别获得北京农学院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学院的学位证书)和中澳合作办学“3+1”教育项目(在国内学习三年,第四年在澳大利亚学习, 完成学业者将分别获得北京农学院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的学位证书)。由于采用国外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所以,国际学院学生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其他学院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用英语学习。

 

 

在北农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大一开始必须适应纯英语的授课环境,专业学习中要用英语完成累计6万字的各门课程报告,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的考试,完成1万字的毕业论文,完成各种答辩……用英语学习成为他们身上的标签。他们是国际学院实行 “3+1”的教育模式(三年载国内,一年在国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

高考时,他们与其他学院同学以同样分数段考入北京农学院。当我们还在为大学生活感到新鲜的时候,他们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雅思5.0的水平;当我们开始为英语四六级考试头疼的时候,英语已然成为他们专业学习的工具;当我们开始尝试写学术报告或调研报告的时候,他们已经用英语写过了多篇报告;当我们大四去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国外开始了自主独立的生活。每年都有一组数据证明着他们付出的努力:70%的学生考取国外研究生。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又是怎样一种学习状态?带着这种疑问,记者走进他们……

英语学习氛围下的他们:学习英语到了痴迷状态

“在国际学院学习是一种什么感觉?”一见到国际学院2015级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零售管理)专业的张立恒,记者就抛出这样的问题。对于入学刚刚半年多的大一同学而言,这一问题也许有点难以回答。但是,张立恒却非常认真地回答道:“我刚一入学,学姐学长们就告诫我们,现在不好好学英语,以后会吃亏。渐渐的我被学院英语学习氛围感染着、打动着。”

当这个问题抛给国际学院201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管理)专业的王琦同学时,王琦的回答与张立恒几乎雷同。王琦说:“当真正的融入到了国际学院,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就感染到你,让你自觉地学习英语,自觉地预习专业课。”

……

当我们接触的国际学院学生越多,我们对英语学习氛围的感受也就越深。与其他学院同学不同,英语学习是国际学院学生的一大挑战。国际学院三个专业都对英语有高要求。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管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零售管理)两个专业要求学生大一升大二时雅思成绩必须达到5.0分以上,否则将降级。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管理方向)要求学生大三时雅思成绩必须达到6.0分以上,否则无法出国学习。通过英语雅思考试成为是国际学院学生共同面对的压力,也是他们共同的目标。这种压力和目标激励着他们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拼命学习英语。“我不是在学习英语,就是在去学习英语的路上”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国际学院学生的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并没有多么突出,有的学生英语成绩甚至不及格,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比别人更努力、更用功。”英语主管李宁老师如此评价自己的学生。而这种努力也体现了在大多数学生身上。

“每天早上,我都很早就起来高声朗读英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做出标记,回到宿舍后用英汉词典查出含义,进行强化记忆。”

“我给自己规定每天的阅读量,阅读完成了我才会休息。”

“我坚持把每篇课文读3-5遍,重点地地方进行背诵,而且睡前背诵英文名言警句、一段英文笑话。”

“我每天一小时听力,两个小时阅读,两个小时背口语,一个小时做题,睡前争取吧一天的知识温习一遍。”

……

当大多数学生都努力学习英语时,一种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就自然而言地形成了。2015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管理方向)的任妍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气氛没有高三学习的那种紧张感觉,更多的是一种优雅。”而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会感染激励着国际学院的学生努力学习。尤其当他们攻克英语难题时,这种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习劲头也达到了极致,甚至到了痴迷状态。“为了能听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我们可下了不少苦功夫。印象最深的是每天和舍友一起背单词,日常的对话也尽量用英语交流。有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能听到舍友用英语说梦话。” 201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零售管理)专业的王子仪一想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痴迷劲,忍不住笑了起来。多听,多说,多读,多练,以致达到痴迷状态,也成为他们通过雅思考试的秘诀。

可以说,一级又一级国际学院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痴迷劲营造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又将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一级又一级地传递下去,而这种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又感染、影响、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国院学子们,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难怪张立恒同学说:“在我们学院呆的越久,就越会发现,自己不学点什么,没有点什么收获,真的感觉被落下很远。”

自主地用英语学习的他们:为写一篇英语报告查阅好多资料

在记者眼中,国际学院大二大三同学的课余时间是最多。但是,当记者深入了解他们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的课余时间却是他们最忙碌的。国际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时间与上课时间的比例几乎是2:1,但是在这里,没有固定教材,在每节上课前发讲义,讲义的一旁留有足够的空白,供学生记笔记和补充内容。讲完课后,老师会推荐课下应读书籍,从而充实或补充上课所讲内容。因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国际学院学生的必修课。2014级的王子仪在谈到专业学习时说,“专业学习很大一部分要靠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否则跟不上老师讲的速度。”2013级宋澎浩的体会更深:“不要看我们每天课程不多,也经常笑嘻嘻。面对全英文的授课环境,面对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词汇,我们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和词典,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情。”“感觉大一是高四,大二就是高五,在学习方面,我丝毫不敢放松。不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使我的大学充实而多彩。” 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管理)专业的刘昱君同学充分肯定自主学习方式。

而对于国际学院学生而言,最忙碌、最充实的时间是他们写英文报告论文的时期。国际学院要求学生每门课程都要提交英文报告,报告成绩纳入考试成绩中。报告提交后,将被输入电脑中进行检索,一旦发现报告有抄袭情况,轻者该门课程为零分,重者开除。所以,为了完成一篇有观点、高质量的论文报告,国际学院的学生需要查阅大量材料,哪怕一本资料上内容与报告相关的内容只有一句。在翻阅材料组织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更加增强了。而图书馆成了国院学子自主学习的好地方。

记者在采访2013郝惠子时,她一直在图书馆忙着抽不开身,记者联系了很久,她才答应抽出半小时见面采访。她说,这段时间她一直泡在图书馆准备报告论文,翻阅的书籍自己也数不清了,整天满脑子都是英语文献资料。遇到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论文更是头疼,例如,《食品卫生与安全》就是专业词汇特别多的科目。每个专业术语间也没有什么联系,只能靠自己一遍一遍的去识记,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2013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管理方向)李想的所有课余时间同样被全英文论文报告英语报告占用着。她说,目前,她手头上还有四篇英文专业报告要写,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这段时间,我基本上是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度过的。”

在国外用英语学习的他们:学会适应、自立、自强

经过三年的英语学习后,大四一年,国际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管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零售管理)两个专业学生奔赴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习,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管理方向)的学生奔赴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学习。当真正踏上异国他乡时,他们不再是简单的用英语学习了,而是全方位适应和融入当地生活,用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处理身边所有的事情。

国外学习的第一步就是适应当地的语言。“虽然是6.5分的雅思成绩,还是听不懂当地英语腔。”许多国际学院的学生初到英国或澳大利亚都会有这种感受。2012级郑炎庚坦言:“在国外学习上课理解更加困难,老师的语速和口音对于知识的理解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面对这种语言差异只能自己克服,多查字典多背单词,不懂的多多请教。” 这种压力是巨大的。为了攻克语言关,许多同学都带着录音笔去上课,听完课回到宿舍再听一遍,直到听懂为止。大约一周的时间,大部分学生都能适应当地的语言。宋和谦对此总结说,“若没有在北农前三年的系统训练和老师的高标准要求,我们很难直接融入到英国课堂和英国学生一起上课,写论文。”

国外学习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学会自立自强。“没有老师会提醒你要看什么,做什么准备,考试是怎么安排等等,一切全靠自己,所有的信息需要自己去读或学校的网站上看。” 宋和谦告诉记者。在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学习的陈科瑜更是强调,自主自立能力在国外学习的重要性。 她举例说:“做实验的时候老师不会带着做,而是让我们自己对着书本做,实在不懂了再去请教老师。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主,经常是课堂讨论,而不是听老师说。”与此同时,生活的琐事和难题也督促他们自立自强。“我现在身在欧洲,钱包被偷了,英国签证卡丢了,无法返回学校,现在只能一步步申请临时签证,希望尽快回到学校。”面对这种难题,郑炎庚独自一人去处理解决。在国外学习的半年多来,郑炎庚收获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她拿起书本去学习,学着做饭、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对于陈科瑜来说,半年多的国外学习经历,也让她更加努力地独立生活。宋和谦结合自己生活给学弟学妹们提出这样的建议:“我建议要学会做饭,至少要学会一两道爱吃的,食材又普遍的菜。”

读研是他们大多数人的选择。目前,宋和谦已经收到五六个offer,他表示,可能会去利物浦大学或者伯明翰大学攻读研究生。郑炎庚已经收到伯明翰、拉丁堡、雷丁、贝尔法斯等大学的offer,她说,会根据成绩选择最适合的学校。陈科瑜也正在考虑当中,最后还要根据成绩看去哪个学校,不过她也想继续留在国外多多积累经验和知识。

 

可以说,这是一个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群体,更是一个为梦想而奋斗的群体。近几年,他们接受“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在“主动合作学习” 、“教育经历丰富程度” 和“生师互动”三项可比指标中共有13个细项指标显著高于地方院校和本校水平,展现了他们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能力。在采访中,记者更有这样的感受:接触这个群体的同学越多,对这个群体的了解也就越深入,也就更加欣赏这个群体学生用英语学习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