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1000字让你深度了解数学建模竞赛 北农学子“屡建奇功”

时间:2014-09-17 作者:沈圆圆/文 卢烨宁/大图设计 来源: 浏览:


数学模型能解释某些客观现象,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每年的数学建模竞赛,会有成百上千的人望而却步,也总会有佼佼者得胜归来,那么传说中的数学建模究竟是什么呢?

数学建模,就是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描述出来,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模型假设、建立、求解、分析、检验和应用与推广六个环节。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过普通高校的数学课程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全国统一竞赛题目,采取通讯竞赛方式,以相对集中的形式进行;竞赛一般在每年9月初的三天内举行(今年是9121314三天,包括周末的两天);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及1个老师作为辅导,专业不限。

看来,数学建模其实也没有那么神秘。自2009年后,学校基础部负责组织、培训我校学校参加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和计算机应用比赛,每年我校都会有10多位学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都会有烫金的证书被捧回来,还有人“一不小心‘上了瘾’”,三年里一有机会就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以下是近五年来我校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获奖情况:

2009年,获北京市二等奖;


2010年,获北京市二等奖;


2011年,获北京市一、二等奖各一个;


2012年,获北京市二等奖; 


2013年,获北京市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四个。

2009年,学校一共有9个人参赛,分成三个组。作为一组组长的黄晓东就是那个“上了瘾”的人,他连续三年参加竞赛,每一年都有“沉甸甸”的证书收入囊中。经过不断的积累,多次大赛的磨练,黄晓东对数学建模的理解越来越深,还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建模兵法”。他讲道,“在数学建模中写作时不可忽视的一项能力,这是把心中所想升华为理论的关键。”2010年获奖团队中的徐小云说:“竞赛时间只有三天,我们顶着压力苦战三天四夜,几乎没有睡过觉,除了对策,还要有耐心才能稳中求胜。”201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团队的组长王一罡认为,掌握快速、便捷的处理方法在获取必要信息中尤为重要,可以为后面的分析和总结节省大量的时间。在2013年获奖的黄文恒看来,自信是第一位的,只有迈出了敢于竞争、敢于挑战的第一步,才能为能力的磨练提供更大的舞台。

    912日至14日,我校有6组共18位学生参加本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他们的作品已经送到了评选中心接受检验。对于数学建模竞赛,聪颖的你,心动了吗?今年的奖项会花落谁家,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