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农民日报]新的农业发展大幕正在徐徐拉开———都市型现代农业创新发展论坛综述

时间:2007-06-27 作者:作者:郑秀满;张凤云 来源:农学院 浏览:

都市型现代农业创新发展论坛”   6 19 20 日在京召开。此次论坛是在北京农村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由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农学院、中国农学会都市农业分会和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和北京、上海、成都等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实践与理论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支持以及中外都市农业发展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广泛交流,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焦守田和北京农学院院长王有年分别主持本次论坛。

论坛主持人代表大会所作的总结认为,都市型农业的提出对世界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各地特别是北京、上海、成都等大中城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走出了一条富有创新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国31个城市中已有87%发展都市农业。在我国,新的农业发展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不断创新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理论研究体系

一是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来理解和指导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市农业承担着城市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双重功能,农业的多功能性造就了都市农业。必须按照生态原理和生态经济原理把城市和城郊的农民,甚至把城市的一些活动纳入到农业生态体系之中,通过食物链连接起来,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实现农民增收,农产品增值。

二是农业的多功能性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原因之一。都市型农业在为人类提供农副产品的同时,也承担着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生态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农业的多功能性必须为人类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服务,技术进步也要符合这些需求发展的要求。

三是都市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从粮食蔬菜到休闲娱乐,使城市特别是大多数郊区农业在交易上发生了很多变化,从而使都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与观光旅游环境保护等产业相融合的趋势。

四是都市农业是体现城乡有机结合的重要部分,是经济发展的良好切入点,应该有效的纳入城市的战略和规划中来。都市农业作为城市的一个缓冲区域,对于处理城市危机非常重要,任何城市都应当留有一定量的农业,从而缓解城市的突发事件。

迈向新阶段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实践研究

当前,我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正在从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的局面转变,由初期的萌芽状态向快速发展阶段迈进。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都在都市型现代农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经验。

北京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市情况,提出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力争达到优越环境,优良生态,优势产业,优质产品四优目标。北京市大兴区通过发展数字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方式向现代农业管理模式转变,数字农业成为大兴区农业的主要内容。

上海是我国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最早的地区之一,其发展的历程及取得的成果都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目前上海已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放在长三角区域中定位和谋划。上海十一五农业的规划进一步聚焦农业的经济、生态、服务和就业四大功能。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以文化认识农业,以景观改造农村,以市场托举发展,坚定不移地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充分利用花卉种植的传统优势,以提升农业产业和带动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创造性的打造了花香农居,河塘月色等五朵金花,探索出农民就地市民化,城乡一体化的路子,使农民在就地享受城市化的文明成果的同时,拥有了租金、股金、薪金,成了令人羡慕的市民,实现了农民的可持续增收。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未来发展形态和思路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形成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新的农业发展形态。本次会议结合各地实践发展经验,提出了数字农业、超市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科技农业等多种都市农业发展形态,创新了都市农业未来发展的模式。本次论坛代表就不同地区,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模式、战略选择、发展思路进行了探索,对都市型农业发展阶段进行了判断,对都市农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态势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有专家认为,一是要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农业。城市地区可以鼓励企业或者农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在山区或者农地规模较小的地区实现农村合作社组织。要开拓农产品物流方面的发展,扩大城市的辐射范围,带动乡村结构的升级。要充分利用农业多功能性,大力发展休闲教育和生态旅游等。

二是都市农业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目前,都市农业在国内蓬勃开展,发展势头强劲,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是必然趋势。要以中国深厚的农业文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大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农业保护制度,建设精神型的都市农业文化。

三是伴随着城市的变化,农业农村和农民在经济社会中的多功能性及其重要。中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多种传统农业的来源,多种城市发展道路的不同,参照为不同群体服务的现代农业。一个为高中端的人群服务的,所有的定位都要定位在高端,这类产品有定向的连锁超市等。第二在适宜的郊区合作组建农场的基础上,建立文化保护遗产基地,利用多种形式的城市养老乡村保障院这样一个模式,促进都市发展需求。在产权经营上,不仅要有所有者、生产者的股份,还要把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资金吸引进来,把城市需求与农村需求充分结合起来。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实践当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

农产品交易成本、流通成本过高,是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一大问题。小规模的分散农户经营很难降低交易成本。应利用直销模式使生产者组织起来,通过合作社进行包装直接送到连锁店或者到消费大户,从而大大提高农民的直接收益。

目前我国都市型农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偏差,农业管理体制的滞后、部分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生产要素流动不够流畅、功能定位单一化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科技水平偏低以及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以及经营者的意识,特别是农民的意识落后等都制约着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作为弱势产业,政府应该在政策等方面加以扶持,要通过科技投入和科技推广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而目前我国的农业推广力度远远不够。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刻,要清楚哪些农村是扶持的对象,最后能够实现城乡一体化,而不是所有农村都一起发展。

对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

两天的参观考察和研讨使记者感到,首先,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与任何其他"三农"工作一样,都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特别是要考虑自己的城市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宏观区位,比如北京与上海,他们的特点极具代表性:上海处于我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而北京则处于京津冀和环渤海贫困带。这就决定了北京和上海制定不同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面临更大困难和挑战。

其次是像北京、上海等这样的大城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着力打造"数字三农"体系建设。在这方面,北京大兴区数字农业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引起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和好评。记者认为,"数字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一个突出的标志以及发展趋势。都市型农业应该在数字化方面具有超前性,这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标准及应有之意,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应尽可能的改变城乡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三是都市型现代农业不是筐,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装。都市型现代农业既要有中国特色、从中国实际出发,又要参考和借鉴国际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一般做法、标准,遵循都市现代农业的一般规律。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