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惟一市属的高等农业院校———北京农学院,以科普为载体,以项目为结合点推动科教兴村工作。他们围绕京郊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选择专用优质冬小麦、红小豆等10类技术,在生产基地和核心示范区集成、示范和推广了一批标准化节本增效配套技术,提高了京郊优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北京农学院科协先后制定和承担了近10个市级农村科普基地规划和建设工作,并将多媒体教学、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与现场指导、授课相结合,对北京郊区及山西、四川等十余个省农民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等实用技术培训,共计办培训班200余场,培训农民近10万人次,增强了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为了推广该校研究出的高产、早熟、抗旱、抗贫瘠的优质红小豆京农系列品种,该校在北京房山区建立了小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并组织了一支科技攻关队伍,与公司、县、乡级推广单位人员结合,长期巡回到田间指导,给农民发放明白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近5年他们已累计推广种植1万余公顷,占全市小豆种植面积的90%以上。每公顷节支500元、增收2500元,产品达到出口的质量要求,全部出口日本,成为房山区带动农户最多,农民增收显著的产业。该校还在国内首创秸秆复合颗粒饲料,根据不同的畜别、不同的生理阶段与生产性能生产秸秆复合颗粒饲料,并在北京、河北、内蒙等10多个省推广复合颗粒饲料2.34万吨、饲料添加剂5000多吨,创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北京农学院还先后在昌平区、平谷县等地的30余个村试点科技兴农,使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比试点前增加千元以上;其中,上马头村的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