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人民日报】这个暑期 北农师生同上一堂乡村振兴“大思政课”

时间:2024-08-31 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

今年暑期,北京农学院组织450余支团队、3000余名师生奔赴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支农扶农社会实践。师生团队深入“三农”一线、田间地头开展支农扶农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

推广大桃免套袋技术 助力恢复苏子峪蜜枣资源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曹庆芹教授、张卿副教授、张德凤副教授多次带领实践团成员深入平谷区大华山镇挂甲峪村和苏子峪村,与镇、村领导和技术人员探讨平谷大桃免套袋管理和苏子峪蜜枣种植遇到的技术难题,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案。

据了解,传统的平谷大桃套袋技术对于减少病虫害和增加大桃商品性具有显著效果,已成为大桃生产的常规技术。但该技术存在费工费时、废弃的果袋污染环境等问题,再加上近年来农村从事果树管理的人员数量越来越少,导致套袋时间出现“用工荒”。曹庆芹和张卿团队针对平谷大桃产业的痛点和难点,通过科技小院和博士农场研发并示范推广省工省力的平谷大桃免套袋技术体系,助力平谷大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践团师生在挂甲峪科技小院大桃免套袋博士农场详细了解大桃栽培管理和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为当地技术人员讲解大桃免套袋技术、微生物菌肥的应用和优势,针对细菌性黑斑病和梨小食心虫防治问题与当地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按照“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制定了主要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感谢北京农学院的专家为我们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为我们带来有效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法。”当地果农向学校师生由衷地表达感谢。

苏子峪蜜枣早在明清时期就是“贡品”,是“京味”果品的优秀代表,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但由于栽培管理和病虫害的影响,该品种近年来濒临灭绝、一枣难求。当地老百姓迫切希望学校专家能帮助重新恢复该品种。曹庆芹和张卿团队近年来帮助苏子峪村建立了苏子峪蜜枣种质资源圃和丰产示范园,保护并恢复苏子峪蜜枣资源,助力当地果农增收致富。

在学校科技小院和博士农场的大力支持下,苏子峪村建立了50多亩苏子峪蜜枣优质生产基地,为恢复苏子峪蜜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实践团暑期再次来到苏子峪蜜枣种植基地,调研苏子峪蜜枣栽培管理情况。“由于上半年雨水较少和管理不精细,导致定植的蜜枣苗木成活率不高。”实践团针对提高蜜枣成活率和加强蜜枣栽培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老师们再三叮嘱蜜枣基地种植人员要加强果园管理,在枣树生长的关键需水期进行灌溉,提高成活率。”实践团一位同学深有感触地说,“看着老师们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才知道为什么当地政府和果农对我们如此热情,今后我将更加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用新的农业技术为助力首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手把手开展技术指导 促进林下食用菌发展

8月初,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绿荫菌影”实践团在张国庆教授、张薇薇老师的带领下抵达平谷区挂甲峪村科技小院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调研了挂甲峪村近年来民俗旅游、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当地林下食用菌发展薄弱、缺少特色伴手礼等问题,我们建议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开展林下赤松茸栽培,打造‘观花采菇’、亲子采摘和食用菌伴手礼,从而促进当地文旅发展和农民增收。”张国庆说道。

实践团还来到顺义区龙湾屯镇集体林场,调研林下竹荪栽培的情况。由于播种面积大、近期雨水过多,出现部分垄畦出菇少、竹荪出菇畸形等问题。“张老师,现在还没有出菇迹象的,是不是代表种植失败了?”一看到实践团师生到达,技术员就上前问道。张国庆老师用手扒开表面泥土,仔细查看菌丝生长情况,“没什么问题,出菇有早有晚,这是正常现象,菌丝仍在生长,且状态良好,只要管理得当,菌丝长满后是可以正常出菇的。”技术员听到老师的解答,高兴地说:“那我就放心了,为此担心了好几天呢!”

针对竹荪蛋开伞过程出现畸形的问题,实践团师生建议早晨采菇前对栽培畦机型短时微喷,提高空气湿度,帮助竹荪蛋顺利开伞。“北农师生带来的竹荪栽培技术专业性、针对性很强,相信在专家们的指导下,今年园区的竹荪栽培一定会迎来丰收!”基地技术员高兴地说。

把病虫害防控课堂开到果园 让“佛见喜”梨更甜蜜

今年暑期,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植物医院工作坊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多次赴平谷区金海湖镇茅山后村开展助农课堂,围绕“佛见喜”梨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展培训。

茅山后村独特的地理条件为“佛见喜”梨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佛见喜”梨成为茅山后村的支柱产业。实践团在任争光老师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佛见喜梨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管理“博士农场”。大家仔细查看当前梨树生长状况,并对现场发现的病虫害进行了诊断,发现了梨黑斑病、梨白粉病和大量梨木虱若虫。“梨黑斑病危害已经接近尾声,梨白粉病会成为接下来的主要病害,要趁着白粉病刚出现,及时控制住,另外梨木虱若虫期也是防控该虫害的关键期,此时加强防控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争光老师详细向果农讲解病虫害防治要点。

实践团又来到茅山后村佛见喜梨科技小院,开展以梨树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专题的助农课堂。任争光老师以现场采集的梨树病虫害样品为例,详细讲解了该时段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以及把握关键时期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性。“7月中旬梨木虱成虫数量下降,产卵量增加,是控制梨木虱的关键时期,在果园中释放天敌瓢虫卡,在梨树上悬挂糖醋液、诱集袋和粘虫板可以有效地进行物理诱杀害虫。”任争光详细讲解道。此外任争光还提醒果农,梨黑斑病发病率快速上升需要抓紧处理,以防对梨树生长造成更大影响。

“果园里出现大量的枯叶,任老师快帮忙看看。”“我家果园的梨树叶发黄,增加铁肥后效果不明显,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任争光针对果农提出的梨园种植中的其他问题一一进行解答。“枯叶是高温危害产生的,叫‘叶烧’,建议注意修剪,增加空气流通。”“咱们这个地方土壤pH值偏高,不利于土壤中铁元素的吸收,因此叶子发黄建议定期叶面喷施硫酸亚铁,效果好于施铁肥。”任争光向果农给出详细建议,实践团同学们也认真记录下知识要点。

“真的非常感谢任老师,用一堂课的时间就把我们种植中遇到的困惑全都解答出来了。”茅山后村果农感激地说道。

接下来,“植物医院工作坊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将持续在茅山后村开展丰富的支农助农实践活动,为“佛见喜”梨品质提升、果农增收致富作出更大贡献。

深入京郊生产一线 特色浆果引种铺就兴农路

学校浆果科技小院一直致力于都市特色小浆果的种质资源收集、引种、栽培及推广工作。暑假期间,科技小院黄体冉、李晶、柳春梅、曲江兰、杨明峰多位老师带领实践团开展葡萄、草莓的绿色防控工作,同时重点进行了软枣猕猴桃、树莓、刺梨、枇杷、菠萝蜜等南北方特色水果在京郊的引种栽培实验,他们奔走在京郊生产一线,及时解决种植户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疑问与困惑。

在延庆区千家店镇水头村,团队指导老师与团队成员依托专业知识为果农讲解枝条牵引、棚架搭建、枝蔓修剪、水肥管理、虫害预防等软枣猕猴桃栽培和管理技术,并就果农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门头沟区雁翅镇昶亮康复中心残疾人种植基地的树莓大棚里,团队师生详细查看了各个树莓品种的生长情况,针对树莓的绿色栽培提出建议。实践团师生还采集了树莓果枝、花枝、叶片等作为实验材料,为后续开展不同树莓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支撑。“现在大棚树莓品种比较单一,产量也较低,后期我们计划给基地赠送不同品种的树莓,增加基地树莓种类,增强市场竞争力。”实践团还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和问题对树莓的生产提出了改善建议,提振残疾人种植基地发展特色小浆果产业的信心。

在门头沟区斋堂镇林子台村,团队师生与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就“一村一品”无公害葡萄种植情况以及林子台村第一届葡萄文化节筹备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团队师生来到葡萄种植园,实地查看了阳光玫瑰等不同品种葡萄的当前长势,发现园中一些葡萄植株有干叶、黄叶及卷边现象,还有一些葡萄叶子背面呈现霜霉病感染迹象。“要注意降低果园湿度,雨季及时排水,同时改进灌溉措施;要合理密植,去除老枝、病枝和枯枝等枝条,清扫枯枝落叶,改善架面通风透光的条件;此外应给果实及时套袋,有效减轻霜霉病的危害,使幼果期的葡萄避免侵染病菌。”针对葡萄种植出现的问题,学校专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炎热的天气,泥泞的路,都挡不住实践团师生投身兴农实践的热情。今后,我们将继续致力于特色浆果种质资源收集与引种工作,并加强优质高产品种的选育工作,力争将更多更优质的特色浆果挂满京郊果园,铺就一条特色浆果兴农之路。”杨明峰教授说道。

学校党委书记赵锋表示,学校将继续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入“三农”一线、田间地头,把强农之志转化为兴农之行,以实际行动回答好“教育强国、北农何为”“农业强国、北农何为”这一重要时代课题。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6442477-50000571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