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校友访谈录】听老校友讲北农故事

时间:2016-10-14 作者: 来源: 浏览:

 

我叫曾争,我经历了通县农校,北京农校,北京农业劳动大学,农学院这四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我既是成立者,参与者也是建设者,农业合作化高级化的五六年,成立了通县农业学校,在通县的广庄。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学生们就打地铺,上课的地方也是睡觉的地方。建校初期的时候条件比较紧张,67年由于北京市扩大了,把通县划归了北京,所以这个通县农校就划到了到了北京。当时在北京地区有三所农业学校,通县农校在广庄,其他两所农校分别在丰台区和良乡。后来有一位叫林乎加的市长,他到北京后,就觉得北京不能一所农校都没有,一看曾经有一所农业劳动大学,所以在就定下了恢复农业劳动大学并改名为北京农学院。这个农学院的建立实际上从通县农校到北京农业劳动大学传承了一种精神,而农学院是把这种精神实实在在传承下来了。当时学校没有实验室,电影学院没有搬走,我是一间一间房子办下来的,每天都去问他要房子,今天交一把钥匙,明天交一把钥匙,三号楼交了十一间房子。我们就把北京农学院的牌子竖在马路边上,当时没有实验楼,就在北边那个猪场,镶了一块儿大铁板搭成台子就是实验台。78年的冬天我到农学院筹集志愿,后来这个农学院成立,正式开学以后,我是负责教务方面的工作。刚开学时候的连教师带干部只有36个人,经历了六十周年,到现在师资力量雄厚。希望母校越来越好。

 

我叫白景云,1957年我考入了北京农业合作干部学校,经过一周的入学教育,使我们坚定了专业思想、明确了学习目的,这是学校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之一。学校开门办学,“请进来、走出去”,不仅仅是学到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实践经验,特别是我们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特别紧密。当时北京电影学院与农学院共用一片地方,在改名北京农学院以后电影学院就搬走了,学校发展特别快,盖了新的实验楼、盖了第二教学楼、盖了职工宿舍、盖了第二食堂和第三食堂、盖了大图书馆、盖科技大楼、盖了学生公寓,这方面来看跟以前是没法比了,现在条件太好了。专业上,以前是四个专业,现在的专业就太多了,我们有那么多学院、那么多专业。学校发展的蒸蒸日上,校园环境也像花园一样。

 

我是李振茹,1983年在农学院毕业,现在在大兴区园林绿化局任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全区的国品花卉管理工作。我是79年入学的,是咱们农学院恢复高考以后的首届学生,我学的是园林系果树专业,选修的是花卉课,在果树方面我感觉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那个时候学习都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比如说学校带着我们学习修剪课的时候,冬季修剪,老师就带着我们到昌平的景陵东沟去修剪实习,那个时候都是大三九天,天气很冷,我们发了一套工作服和棉帽子,住的是昌平的平房,地铺的是那种地铺,下边是草上边盖着席子,而且是那种连铺,女生也住在那上边的,另外生的火也是那种煤火。每天住在这种大连铺上,大家彼此沟通啊、交流啊会很接地气的。另外就是每天都去地里修剪。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虽然很苦,但是也是留下了特别美好的记忆。

 

我叫郭仰东,我是1986年考进北京农学院园艺系蔬菜专业的,班号是8622。现在我在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工作,主要开展蔬菜作物的逆境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当时北京农学院的建筑相对要少一些,但特别有自己的特色。我记得印象清晰的是有一条银杏大道,我们很多同学包括老师都在这条路上打羽毛球。我记得在86年、87年的时候,我们新的图书馆落成,现在看图书馆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在当时来说,那是一个崭新的图书馆,我们很多同学都非常愿意去里边学习座。在母校学习的四年,对我们专业的影响肯定是非常巨大的。30年前,我选择了北京农学院,选择了蔬菜系,现在看来国家对农业还是非常重视的,社会对农业有很大的期望和很大的需求,国家对农业很大的投入,我想这是一个很有希望的产业。

我叫黄翔,我是1986年考入北京农学院林学系,1990年毕业分配到国家林业局工作,现在主要从事的是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毕业实习的时候,我参加的是生物分离学的毕业实习。实习的工作地是北京市房山区的森林公园,大量的调查工作主要是在野外进行。我们每天都需要爬上山,然后在山里转三四个小时。我的饭量又很小,所以经常体力不支。高老师常常在野外考我们,拿一个树枝一片叶子,让我们近距离的接触树皮和树根,这使我们的专业知识提升的很快。在实验室我们四个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叫黄秀生,我是1991年北京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兽医专业毕业的,毕业以后在北京动生检验局监管工作,目前在国家治管总局动植物检疫经管司旅游检处,负责全国口岸旅检和游检。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毕业已有25年了,回顾大学的生活就像在眼前。在大学期间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最深刻,那就是获得了一等奖学金,当时我是牧工商唯一的奖学金获得者。老师和同学对我评价很高,当时虽然我学习不是最好的,但是我觉得应该试一试,冲一冲,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最后成功了,是全系的唯一获得者。之所以这是最难忘的,是因为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人就要有一个目标,并且为之努力,最终一定会有收获。

 

我叫纪纲,1996年入校,2000年毕业。现在是北京麦田景观国际规划事务所的首席景观设计师,给我最大的记忆并不是一件事两件事,我觉得它是一种状态,一回去你还是觉得这个学校弥漫着那种轻松啊、人也不是很多啊、压力也并不是那么大,就是这样的一种气氛。我觉得这个还是没变的,变的是那些外在的东西,没变的是那些特别内在的。其实在报考农学院之前,完全不知道景观是什么东西,完全也不太了解园林系园林专业是要学什么,其实也是特别偶然的环境下进入了这个学校,走入了这个行业,刚好也赶上这个专业的发展契机,在学校里很多老师对我影响很大,使我特别热爱这个专业,我喜欢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