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张彦敏:用“妈妈”的心做学生工作

时间:2014-05-10 作者:江美慧 来源:党委宣传部 李迎宾/设计 浏览:

一身落落大方的中式职业装,干练的短发下笑容可掬,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想要亲近,让人感到轻松自然。她就是文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张彦敏。有学生评论她“像个知心大姐姐”,还有一些学生说:“她是我的第二个‘妈妈’。”

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孩子

2009年新生报到当天,张彦敏带领学院老师走访女生宿舍,在路上看到迎面走来一对面色凝重的维族母女,一问才知,她们来自偏远山区,对所选的“社会工作”专业不了解,孩子哭着硬是想要转专业。恰巧,与张彦敏同行的社会工作系主任胡勇老师的父亲会说一口流利的维语,胡勇马上请来自己的父亲胡振华当“翻译”。张彦敏和胡勇陪着维族家长和学生仔细听胡振华讲解“社会工作”专业。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才发现维族学生的姐姐和妈妈还有办理住宿手续,赶上开学伊始,学校附近的酒店都已住满。张彦敏想到自己的父母不在家,房子空着,便热情地邀请维族学生和家人到自己父母家住。

这个维族学生叫古其娜。古其娜的妈妈当时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让孩子认张彦敏当干妈妈。从那时起,张彦敏就拿古其娜当自己女儿一样关心和照顾。张彦敏拿出一张当时的照片,照片上古其娜与张彦敏亲密得像一家人,“一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开学不久,张彦敏了解到和古其娜一起入学的三名维族学生家庭都比较困难,但都勤奋好学。她们初来北京,普通话说不太好,也有些腼腆。张彦敏便帮助她们申请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勤工俭学的名额,还把她们安排在了辅导员办公室当学生助理。

古其娜学习尤其勤奋,见古其娜很是刻苦,张彦敏主动把自己的办公室借给她当自习室,每天晚上,古其娜都在张彦敏办公室学习。每天早上来上班时,张老师走近办公室就能听到古其娜悦耳的晨读声。“其实,让古其娜在我办公室学习是我有意安排的。”张老师说,“我不太放心她,让她在我的办公室学习,我每天都能了解她的情况。”开始,古其娜母女经常通电话,后来变成古其娜的母亲给这位“干妈”打电话问:“古其娜怎么不接我电话呢?”张老师会说:“没事,我心里有底,你别担心。”时间久了,“干妈妈”不仅是古其娜的好妈妈,还成了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们。

她对学生的爱总是那么无微不至。过春节时,张彦敏叫古其娜到自己家:“走,回家过年!”假期时,古其娜父亲来拜访,“她的爸爸不会说普通话,但是眼神特别真挚,我能看出,他想表达谢意。”那几天,古其娜的父亲同女儿一起暂住在张老师父母家。那样子,就像是张老师家里来了亲戚一般。古其娜如今已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读研究生,每逢节假日张老师都会接到干女儿的电话,

用“妈妈”的心做学生工作

“用妈妈的心爱学生”是张彦敏做好学生工作的理念之一,正是这种理念指导着她工作,让她不仅取得了学生的信任,与她无话不说,而且赢得了家长的支持,让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她,交给学校。

学生喜欢找张彦敏聊天,有什么问题,都愿意找张老师请教,不仅因为张彦敏开朗健谈,乐观细心,更因为她特有一套工作方法。“做学生工作,最关键的是要用真心、细心、爱心赢得学生信任。学生信任你,才肯对你敞开心扉。” 她说,“另外,要学会做一个听众。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在家里被宠爱,到大学到社会,压力都比较大,需要倾诉,我们要做一名倾听者。有时让学生把压力、困惑说出来就好了。”

张老师手边总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那是她的工作日志,里面满满都是她记录的关于学生的点点滴滴。笔记本里还夹着信件、学生写的保证书、照片……她从笔记本中拿出古其娜曾写给她的信给记者看,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温暖,每封信的结尾还有张老师用铅笔写下的日期批注,“想学生的时候就拿信和照片出来看看。”

有一天早晨,张彦敏刚走进办公室,古其娜就扑过来抱着她一顿痛哭,她没有打断古其娜,待她哭完,和她细细聊起来,才知道,古其娜学习刻苦,喜欢早睡早起,而舍友的作息时间和她不同,她们一般晚睡,古其娜晚上无法早睡,觉得很苦恼。“古其娜还说,非常佩服宿舍长,不用早起学习,学习成绩却很优异。看得出,她为此事很焦虑。”听了这些,张老师并没有把她们宿舍的同学召集在一起谈话,“我当时想,把六个人都召集在一起的这种传统方法不一定效果好,没准其他学生还会以为古其娜打小报告,反而激化矛盾。”于是张彦敏记在心里,想等一个适当机会,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过了不久,张彦敏在办公楼走廊里遇到古其娜宿舍长时,叫住了她。热情地对她说:“听古其娜说,你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她很佩服你,你课余时间可以帮她辅导辅导,两个人一起进步吧。”过了一小段时间,古其娜高高兴兴地来告诉张老师,“我们宿舍的人对我越来越好了!”

全院教师联手营造学生工作好氛围

采访中张彦敏反复提到:“文法学院这个大家庭的氛围特别好。学生遇到困难,找到任何一位老师,老师一定都能尽力帮助解决问题。”曾经有一名学生遇到了一些困难,学院的好多老师分别找他谈话,然后老师们再一起交流,共同想办法帮他解决问题,“每位老师的切入点都不一样,不一定哪个老师的话就打动了他,起到了作用,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呢!”

有一名来自北京郊区密云县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家里还摊上了官司。得知此事,文法学院的法学老师们,主动义务帮助学生家长打官司,还自己掏车费到处搜集证据。张彦敏说,她从社会工作专业里学到很多专业理念,解决学生问题时,常常需要这些理念的指导。“文法学院的老师们有乐于助人的品格,加之有专业知识做支撑,帮助妥善解决了不少学生的问题。”

张老师笑言:“近几年,学生直接找我解决问题的人都少了,原因就是我们学院的老师、辅导员都太负责任了,好多学生工作上的事情,他们都能处理得很好。全院教师联手营造了很好的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