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瑞,女,中共党员,1983年11月出生,2007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学院园林系风景园林专业,现任昌平区十三陵镇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时光如箭,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在这两年中,区、镇、村三级领导对她的关心和培养,坚定了她献身农村工作的信心;工作中,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她辛勤劳动、挥洒汗水的身影;生活中,领导的关爱和同事的帮助,让她倍感温暖;学习上,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她便是时刻为农民着想的大学生“村官”邓瑞。
加强学习,尽快与农村融入一体
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她,初到基层,对于农村的一切事物感觉都是那么陌生,没有了老师亲切的教导,没有了学校的呵护,她开始对生活充满迷茫,像一只迷失的羔羊,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哪里才是尽头。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青年人,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她怀揣着一颗致力于服务农村的心,并始终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把大学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到知识闭塞的农村,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农村的经济生活得到发展。
为了尽快了解农村情况,她阅读了《社会主义和谐新村建设与发展》等一些有关农村建设的书籍,扫除了自己对农村建设上的一些盲点和错误的观点。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党员,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她还加强思想理论学习,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对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学习,加强自身思想理论建设,使自身的认识水平逐渐完善,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际工作。
坚持努力,做到与农民领导零距离
在镇村两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学习下,她开始对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迅速融入农村工作中。在熟悉工作,接触工作,干工作的过程中,通过领导同事的介绍掌握了本村的具体情况。工作能力也慢慢地有了很大的提高,处理一些问题也变的得心应手起来。
刚到农村,对于怎样开展农村工作,她感到有些摸不到头脑,有时工作不顺心,一天都吃不下饭,我知道,邓瑞太想把工作干好了,她凭着虚心的请教清醒地认识到,在农村光有知识是不行的,必须把自己当成是小学生,虚心向两委班子成员请教,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她认真了解王庄村的基本情况,并将这些情况整理成系统的电子文件并存档,其中包括:王庄村两委班子情况、党员情况、村民户籍资料、村内主导的经济产业和村内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对这些基本情况的掌握,不仅使她融入村级建设中,更为王庄村委会日常工作的开展和规范办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由于村子比较小,人口只有将近二百人。所以主要以外出打工来赚取生活费用,只有少部分人以在家耕种为生。为了村里的人有更好的收入,使村里的建设更加完善,她及时把工作的信息通过广播往下传达,密切注意周边的工作信息。一心一意为村里的人服务。没过多久,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小邓”,她认为这是世上最亲切的称呼;为了得到群众肯定,干部认可,她坚持做到谋划工作先发言,布置工作敢挑担,落实工作打头阵,诚心诚意谏言,全心全意投入。
深入基层,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为了做好书记助理,她积极配合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认真完成村级各项材料的整理、录入以及总结汇报工作,在年底的“五好村”检查资料及“三级联创”工作中,当好村庄文档录入的“主力军”,对于文档内容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她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配合镇环境整治的脚步,为村庄绿化规划设计图纸,力求把王村建设为花园式村庄,当好环境治理的“设计者”;她积极参加镇里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努力提高为村民服务的本领,并利用农业信息机,努力搭建农村信息平台,向村民传达有关农产品的信息,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她将镇里面要发放给村庄的物品、材料,及时带给村干部,同时还将村里面要上交的材料,及时交给镇相关科室,做好村级和镇级工作的“传达者”;她还利用村内的宣传栏,公开党员承诺制并及时宣传镇里的工作重点。
在村级建设上,邓瑞坚持多出主意,勤奋工作;在镇里工作也是如此。在镇宣教中心的工作既忙碌又富有挑战,但她始终有种乐在其中的感觉。在宣教中心,她已经熟练掌握了录音、剪辑、播放,并且参与其中制作了宣传十七大、防煤气中毒、森林防火、创卫、环境整治、“治三乱” 以及各村情况的信息等广播,做到定时播放定期更换,在村中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通过这项工作,使他明白了宣传对村民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一些知识,使村民受到教育,明白事理。在宣教中心,由于本身的文学素养,文字功底不是很突出,所以在工作上曾经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上级领导很注重对每一名同志的培养,并看出了她在工作上出现的问题,安排她参加了区里组织的关于信息基本知识及写作技巧的培训班,这对她今后撰写信息和新闻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宣教中心的一员,她每个星期都协助其他同事在星期四之前将镇里的大事小情,以新闻稿的形式上报《昌平周刊》;她还负责撰写“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信息和舆情信息,做到及时上报,让区级领导及时了解十三陵镇各部门的情况。领导们经常说,不下到村里,就不能及时了解村里的情况,就不能跑出好的新闻。所以新闻采访对于宣教中心的同事们就像家常便饭,而邓瑞也在渐渐学习使用单反照相机和摄像机,并且像其他同事一样,有了夜间采访找新闻的经历。那次采访至今让她记忆犹新,镇里一些同学家庭困难,但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她们永远抱着知识改变命运,勤奋创造未来的思想,刻苦学习,最后考入理想的大学。在采访的过程中,她深受感动,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学习这种精神,高度赞扬这种精神,她把这些事迹写在《今日十三陵》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双月刊是十三陵镇特色的刊物,其中编辑工作由新闻中心的所有同事负责,当然邓瑞也不例外,她主要负责时讯纵览、百姓故事、古往今来和专栏这四个栏目的编写。俗话说,干什么就要有干什么的样子,通过这些日子的努力,邓瑞已融入宣传工作,并且坚持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最好。
在配合镇里个科室工作上,她一直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各部门交给的任务。参加镇里的法制宣传等工作,向路人发放宣传材料和宣传品,并就他们提出的问题现场答疑解惑,做好“宣传员”。在党员信息采集工作上,她积极配合组织部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努力帮助其他同事一起完成。在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积极配合城建科工作,她顶着炎炎烈日,到王庄村各个工业企业进行工业污染源普查,得到企业和城建科领导的一致好评。在昌平区劳动力调查工作中,本着真实、准确的调查原则,将村里所有劳动力一一进行了调查,这项工作足足进行了一个月,每天都很辛苦,但她坚持了下来,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说到工作,奥运期间的点点滴滴让她至今记忆犹新。当时,邓瑞身肩“三职”,一是镇里的宣传员,要分别向区文明办、区宣传部研究室报送精神文明建设和舆情信息,让区领导及时了解十三陵镇情况,保证奥运赛事的顺利进行。另外,她还是一名奥运志愿者和奥运工作者。作为奥运志愿者,她当时在小人国附近的岗亭服务,主要负责为路人指路、应急服务、英语翻译等工作;同时,她也走进了赛场,负责组织观众、维护现场秩序。十三陵镇承载着二项奥运赛事,分别是奥运会铁人三项和残奥会公路自行车比赛。由于没有赛场工作经验,并且又是如此世界瞩目的百年盛世,观众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代表着十三陵人民的素质、昌平的素质,更代表了13亿中国人民的素质。因为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的工作,接收到这个任务顿时让她感到很大的压力,但领导对他的信任让她对工作充满信心,当时残疾人公路自行车赛虽然下着茫茫细雨,但在她的周密组织下,现场观众秩序井然,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感受基层,泪水中体会人间真情
两年中,虽然只在村里待了不到两个月,但村民的热情却始终感动着她。在村民的帮助下,她也在成长,并且学会了感恩。有一件事情一直感动着她、教育着她。在南方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等灾难面前,她在机关干部和这些朴实的农民身上学到了一种精神:奉献的精神。党员积极缴纳特殊党费,尤其是看到家里本不富裕的村民捐出自己多年的存款,热泪便会在眼眶中打转,感动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是一个动作,一个简单的行为,就可以成为永恒。在他们的感染下,她也多次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捐款捐物。
毛主席所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十三陵镇工作的两年,她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地的大事,但是这风景旖旎、人杰地灵的十三陵,让她汲取了精神营养;让她褪掉了毕业时的青涩;让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还是曾子那句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她将谨记自己的使命,不负领导和群众的期盼,继续满怀热情地开展自己的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执笔人:王媛)
村官感言:
我将更加勤奋,努力工作,让自己在磨练中进步,在摔打中成长。用我有限的“村官”时光,为农村做更多的实事。
记者手记:
没有风,就显不出帆的威力;没有荆棘,就没有披荆斩棘的力量。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或许彷徨,或许犹豫,但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像邓瑞一样,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我喜欢这样一句话“目视着远方,我们便可以走的更远”。祝福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