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辉,男,中共党员,1981年4月出生,2005年1月毕业于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植物保护专业,2005年4月担任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寨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至今。在职期间,曾荣获北京农学院服务基层先进个人,2007年平谷区优秀科技协调员、2007-2008年度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平谷区优秀大学生“村官”等荣誉称号。
“北寨的天碧蓝而高远,北寨的地富饶而辽阔,北寨的山俊秀而神奇,北寨的水清澈而甘甜……”每次拨打北寨村书记助理贾辉的手机都会听到这样的彩铃内容。这段彩铃从作词到编曲都是贾辉来到北寨村后提议并与村委会一起协商制作的。这份才气也给北寨村的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平谷区拥有着2200年的农业文化历史,而贾辉所到的北寨村基本是个靠山吃山的地方。在这片大山里,贾辉默默耕耘了四年。在过去的四年里,他着手于村里建设的一点一滴,放眼于每寸土地;在过去的四年里,他由只身一人到有了个和谐的家庭;在过去的四年里,凭着他的努力,北寨村从平凡无奇,没有任何代表性的果品,发展到如今不仅村里的红杏被誉为“北京市唯一性果品”的称号,而且还有了以红杏成熟季节为主要时间段的采摘节。这一切的成绩,都离不开他的勤奋与努力。为了北寨村的建设流过多少汗水、付出多少辛苦也许他都不曾记得,但是北寨村村民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反映了他在北寨村奋斗的点点滴滴。
科技富民 用倔强的心扛起村官的责任和义务
大学期间,贾辉在校攻读的专业是植物保护专业,他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村民解决一些植物生产上的问题。初到北寨,贾辉跑遍了北寨村的每一片果园,接触了许多村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贾辉发现果民们依旧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由于品种单一、精品果少,、科技含量低等原因,不能卖上好价钱。也许是因为贾辉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于农民的艰辛深有体会,他们一年到头在田间辛苦劳作,但是在收获季节到来之前,任何一场暴雨、任何害虫都有可能使他们一年的辛苦付之东去,所以,贾辉决定采用“科技富民”战略,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改变果农传统的管理方式。但是如何劝说果农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于一个初来乍到、豪无社会工作经验的“村官”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
贾辉对北寨村及北寨周围的村子做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北寨村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植红杏。将酸甜适口的北寨红杏迁出北寨栽培,口味就变了,大有“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神奇。细心的贾辉就想以此为突破点把北寨红杏的名气打响,同时在包装上下功夫。带着自己的调查报告贾辉来到村领导面前,将其想法与村领导进行了详细的交流,领导们听后很支持他的想法。
年纪尚轻,村里工作经验少的贾辉在推广过程中还是碰到了钉子。当地村民的思想比较保守,对贾辉带来的先进技术产生了质疑,村民反映道:“我的祖祖辈辈都和果树打交道,想让我们改变种植方式,他一个刚来村里的人,对这块土地都不了解,我们凭啥相信他?他能拿出啥理由让我们信任他?收益不好赔钱了,算谁的?”
这句话无疑给充满干劲的贾辉泼了盆冷水,但冷静下来思考,他觉得果农的话也是有道理的,自己的确是刚刚来到这个村,还没有做出任何可以让村民信服的事来。在深思熟虑后,贾辉制定出了一个能够说服果农采用先进种植技术的计划——以点带面。
他首先做通了果农老崔的思想工作,他向老崔承诺倘若采用他的管理方法红杏收成达不到预期的产量,无论赔了多少都算他的,如果收成增加了,无论增加多少自己分文不取。此外,为了支持老崔的种植,他拿出了1000元钱帮老崔购买了农膜、叶化肥和有机农肥,还经常到老崔的果园转一转,及时的对老崔的种植进行帮助。
收获的日子到了,当看到“先锋果园”里的树上挂满了果实,其他果农开始打心里信服了这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村官”。老崔卖完红杏之后就兴奋地找到了贾辉说:“小贾,我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多了2000元,我今天请你上我家做客,一定要来啊!”
如今,全村村民基本上都采用了贾辉带来的先进种植与管理技术,由于许多村民不了解管理果树的具体细节,时至孕育红杏季节贾辉甚是忙碌,早出晚归更是家常便饭。在每个人都在为有了高产量红杏喜悦时,贾辉又担心起红杏的存储及销量问题。他自知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便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闯市场,贾辉先行出资10000元,成立北京红杏绿洲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为了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规模,贾辉又进行了大胆探索,吸引餐饮、建筑行业的加盟,自己则充分发挥经理人的作用,主攻果品市场营销。
“想要北寨红杏销量好,就必须加大北寨红杏的知名度。”为了加大宣传力度,贾辉打算建立个合作社的网站,利用现代宣传工具宣传北寨红杏。但是对于创建网站贾辉是个“门外汉”,他找到精通电脑的大学同学,在其帮助下建立了合作社的网站。这样,在合作社的网站上可以了解到北寨红杏历史文化、采摘路线、农家乐等相关信息。与此同时,他还印刷了北寨红杏的宣传彩页,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北寨的红杏。
鸿运当头 用真诚的心让村民和家庭的幸福齐头并进
贾辉的努力北寨村的村民看在眼里,赞许在心里,走在村里的路上,与他亲切打招呼的村民越来越多。这个沉浸在事业初步成功的幸福中的小伙子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幸福爱情也正向他走来。村支书刘永认为贾辉不错,“人品好,性格温和,办事可靠、稳妥”,就为他做了一回“红娘”,将本村的一位姑娘介绍给了贾辉。俩人从相见到互相了解再到拜见双方父母一切都很顺利。2006年10月4日,在村民们的张罗下完成了婚事,贾辉成了北寨村的姑爷。既然是北寨村的姑爷了,就是北寨村的人了,贾辉就当自己是村里的孩子,将村里的发展好坏与自己的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看到红杏给果农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之后,小贾静下心来思考,发现品种单一的缺陷并没有改变。他通过各种关系从新疆石河子引进了小白杏、早熟杏、克孜卡恰3种优质杏品种。通过小范围试种,对其优质的性状进行观察,从中筛选适合本地种植、表现优良性状的品种。他还充分利用农村科技服务岗位为广大村民提供致富信息,引进了北农樱桃品种,试种工艺麻核桃,发展本村养殖业。
结婚后,贾辉依旧忙碌于建设北寨村的第一线。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贾辉陪爱人逛街的日子已经是正月初七了。可对于这样的安排,贾辉的爱人丝毫没有怨言,并无怨无悔的在贾辉背后支持着他。
喜添凤女 用责任的心让村民及家庭的幸福升级
为了强化合作社网站的用途,贾辉向村委会提议并建立了电脑教室。在这里贾辉又当起了电脑教师,他教农民怎样使用电脑,并且教他们怎样在互联网上搜索到最新的关于果品种植、管理和销售的情况。贾辉在村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起来,村里每个人都对这位北寨村的姑爷流露出赞许的眼神。
秋季是“把收成换成现金”的时节,在这个秋后,贾辉当了爸爸,自从女儿出生后,贾辉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做爸爸的幸福感。
工作还在继续,劳累依旧还在。但是对于贾辉而言,家里的小宝贝给了他莫大的力量。“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看到她躺在她的婴儿床上咿咿呀呀的说着,还会冲我做鬼脸,顿时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愉快、不高兴、委屈都烟消云散了。有时候和她在一起玩儿,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孩子,甚至彷佛找到了幼儿园时的感觉。”无论何时谈到自己的女儿,贾辉的脸上永远是带着幸福的微笑。
在他的女儿满一周岁的时候,贾辉和他的爱人准备了7桌丰盛的酒席,邀请众多他的亲朋好友到家里来庆祝他这个爸爸当了一周年的日子。
回望过去 用感恩的心记录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回望贾辉的“村官”历程,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在技术上遇到困难时,母校总会给他实质上的帮助。早在2005年,就是贾辉刚刚到北寨村担任“村官”那一年,北京农学院的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第三党支部与北寨村党支部开展了长期的红色“1+1”活动,为北寨村村民送来了果树管理技术丛书,为北寨红杏检测中心赠送了20台显微镜,并开展科普宣传,帮助北寨村策划红杏采摘节,现在北寨村村民张大爷念念不忘当年那群可爱、懂事的大学生。几年来,北京农学院院长王有年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帮助贾辉解决了杏树生产中的问题,而广大果农也由此提高了红杏的管理水平。“北寨红杏”品牌也在科研团队的帮助下日渐成熟。同时,贾辉的母校还为北寨村提供了百名专家进农村活动,给北寨村带去了技术、管理方法和红杏销售渠道。贾辉说:“母校永远是我们坚实的后盾,是我们服务新农村的保贵资源,母校让我们处理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
村民说:“小贾来北寨三年多,这三年多他和北寨一起发生了改变。小贾工作更踏实、更稳重了;北寨告别了泥泞的小路,家家门前铺上了水泥路,风景优美的40亩人工湖砌上了汉白玉围栏,白玉围成的湖心小岛倒映水中。还建起了精品观光采摘园,科普建设深入人心,这一切的变化都凝聚着他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曾有人问过贾辉:“你一个大学生,来到基层工作有没有后悔过?”贾辉坦率的回答:“我从来就没有后悔过。农村赋予了我广阔的发展空间,给了我无限施展才华的天地。农村越需要科技,我的干劲就越足。”在基层生活的这几年,贾辉和许多农民成为了朋友,并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份友谊使贾辉的心与村民的心紧紧的系在了一起,并在这片热土上深深扎根、成长、开花、结果。
2009年4月8日是贾辉最难忘的日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到北寨村调研大学生“村官”工作,刘淇在听取了贾辉的工作汇报后,对贾辉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勉励他说,“大学生们走出校门到农村锻炼,不但增长了见识,也让所学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是人生中的一段宝贵经历。你们要通过组织信息、法律、科技服务社的方式,更好地服务农民;要坚持扎根基层,将自身优势与农村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开拓思路,主动创业,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间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贾辉至今仍难以忘怀。他表示将牢记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书记的教诲,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北寨、奉献给北寨村的乡亲们,让他们富足、幸福,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编织着这个美丽山村的美好明天。
(执笔人:崔海超)
村官感言: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我愿把青春奉献给大山,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北寨村乡亲们,让他们富足、幸福是我最大的希望。我愿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编织着这个美丽山村的美好明天!我愿作一名大学生“村官”,用自己的知识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记者手记:
早在见到贾辉之前,在去往北寨村的公共汽车上笔者就听到了许多他的故事。车上全是北寨村民,当笔者对村民说明来意时,淳朴的村民们纷纷笑道:“贾辉这孩子挺好的”、“挺老实的”、“挺能干的”。贾辉是个大学生“村官”中的明星,笔者此行就想来看看他这个“村官”明星在村子里是否也如此耀眼,未进村,就已经深深感受出他在村里人心中的地位。
在村里,近四个小时的采访,给笔者印象最深的人是一位老党员。退休前他在村委会工作,他说:“我由于身体原因每天都要去山上遛弯儿 ,大夏天也是。有时我夏天中午去山上时贾辉已经在地里了,他经常和我一起聊天,聊村里的建设,有什么疑问他也挺虚心的问我。贾辉这孩子来这村几年了,确确实实给村里出了不少力,做了不少工作。可以说是新一代党员的楷模。”老党员由于身体的原因声音很弱,但是谈到贾辉时笔者明显看到了眼神中的赞许,还有脸上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