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者陈湘宁:鲜切果蔬行业的领军先锋

时间:2020-12-25 作者: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会 来源: 浏览:

12月22日,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举行。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湘宁教授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提到鲜切果蔬,行业内自然会想到陈湘宁教授,她在坚持潜心育人的同时,一直致力于鲜切果蔬保鲜技术及安全管理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鲜切果蔬行业的技术引领者和产业推动者。24年来,她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持在教育科研第一线,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和食品行业带头人;深入开展保鲜技术和专用包装材料研究,建立了气调包装保鲜技术体系,在原有3-5天基础上,再延长鲜切果蔬产品保鲜期2-9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被企业广泛应用;负责起草了我国首个即食鲜切果蔬生产许可细则及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多个鲜切果蔬行业标准与规范,推动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减少垃圾进城、助力精准扶贫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了作用;发挥专业优势,为冬奥会、大兴机场餐饮供应的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工作成绩得到了社会各方肯定。

悉心育人,培养专业人才

1996年,陈湘宁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农学院任教,作为食品学院建院最早的一批老师,她参与了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承担了《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食品标准与法规》等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参编了《食品原料学》和《食品标准与法规》等国家规划教材。此外,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获得2012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教学岗位上,陈湘宁全心投入,悉心育人,紧扣食品行业发展需求,结合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以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食品产业发展及安全保障培养了大批专业骨干,不少毕业生已是行业带头人,成为空港航食配餐、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谱尼检测中心等食品企业和技术单位的中流砥柱。她还利用产学研优势,积极建立优秀学生实习基地,在企业建立教授工作站,搭建学生与企业交流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与支持。她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获得“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优秀毕业研究生”等称号,她也获得了北京农学院“就业突出贡献教师奖”、“研究生就业突出贡献教师奖”,被北京团市委聘为“首都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被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聘为北京市工程技术系列食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青睐方便、健康的轻食食品——鲜切果蔬。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机关单位、学校食堂、大型企业及大型团餐公司也逐渐用净菜、鲜切蔬菜代替毛菜。在一些大型国际活动和运动赛事时,鲜切果蔬早已成为主要的果蔬供应方式。

多年来,陈湘宁针对鲜切果蔬需求激增但保鲜时间短的行业难题,致力于果蔬及鲜切果蔬的保鲜技术研究,研发出了适用于各类鲜切果蔬的专用包装材料,并建立了气调包装保鲜技术体系,可延长鲜切果蔬产品保鲜期2-9天,其中鲜切生菜保质期延长至14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赛百味等知名餐饮集团的鲜切蔬菜生产商,示范应用于首农集团的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实现降低损耗率15%-20%,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还大大减少了城市垃圾和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鲜切蔬菜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她关于鲜切果蔬保鲜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农业奖三等奖1项等诸多奖项。

制定标准,填补行业空白

在依靠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推动行业的规范运行,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也一直是陈湘宁时常思考的问题。她作为《北京市即食鲜切蔬果生产许可细则》技术专家组组长,经过广泛调研和研究,以秉承科学性、实用性为基本原则,以实现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为控制重点,圆满完成了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的细则编制工作,于2015年3月1日开始实施,并现行有效。这是我国首次将即食鲜切果蔬纳入食品生产许可管理范围,提高了该类食品的安全可控性,全面促进了鲜切果蔬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

在陈湘宁的帮助和指导下,首农集团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北京南河北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百卡弗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按照许可细则的要求,制定了鲜切果蔬企业标准并通过审核,获得了鲜切果蔬生产许可证书,使该类产品首次得以在北京各大超市和便利店售卖,丰富了首都市民菜篮子。

为了将北京市在鲜切果蔬方面取得的发展经验和技术优势在全国推广应用,陈湘宁还作为专家组长组织制定了《即食鲜切果蔬生产卫生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主持了商务部、农业部鲜切果蔬产品及贮运规范等标准的制定,参加了相关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推动了全国鲜切果蔬产业的发展。该产业的发展,既解决了从基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问题,又大幅度减少了垃圾进城、降低生产用水和缓解物流压力、压缩后厨用工等问题,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减少城市污染,提高首都居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健康北京”、“美丽北京”行动的具体体现。

助力大兴,保障航食安全

大兴机场的启动通航,牵动着亿万人的目光,全世界都在为这个中国奇迹赞叹喝彩。航空食品的供应保障、安全把关,和机场高效建设、调试磨合等工作一样,是确保大兴机场顺利启航、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其中也凝聚了陈湘宁的辛勤和汗水。

自2017年起,陈湘宁开始参与北京农学院和首农集团、长子营镇政府的校企镇合作项目,围绕大兴机场航空食品的供应保障,根据大兴长子营航食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具体情况和航空食品的自身特点,组织制定了《长子营航食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安全生产规范》、《长子营航食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鲜切蔬果加工技术规范》等技术指南,并指导首农集团在长子营航食基地建立了鲜食加工厂,指导企业按照标准种植安全的原料,按照操作规范生产出安全的产品,从源头上解决了大兴机场航空食品的食品安全隐患。

服务冬奥,保障食品安全

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冬奥会,是十四亿中国人美好的期盼,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确保冬奥食品安全,是每位从事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食品安全保障委员会专家,陈湘宁3年前就投身到冬奥食品安全的技术研究之中,参与了北京市科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与示范基地建设”冬奥会科研保障项目,开展了蔬菜加工企业环境致病菌的监测与控制研究,并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了鲜切果蔬的风险监测,为冬奥会鲜切果蔬的安全供应做足了技术准备。

根据冬奥会食品安全保障的需要,陈湘宁还对蔬菜中内源性兴奋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制定冬奥会禁限用食品名录提供理论依据。她还挤出宝贵的时间,广泛开展鲜切果蔬种植基地安全生产调研,为冬奥会食品原料供应企业提供指导,把技术成果送到了冬奥食品安全保障的第一线。

校企合作,实现精准扶贫

技术扶贫是北京农学院的一项重要任务,鼓励科研团队将适用的技术转化到贫困地区,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当地的脱贫攻坚提供持续动力。陈湘宁潜心研究的鲜切果蔬保鲜技术,无疑是非常适合张北这样的果蔬产地。她毫无技术保留,帮助建立了首个鲜切果蔬加工扶贫车间——张北鲜切果蔬生产线扶贫车间,提供了包括车间平面布局、设备选型、包装保鲜、马铃薯防褐变等技术支撑,将当地的马铃薯加工成马铃薯丁、丝、片销售至北京的餐饮企业,在助力精准扶贫的同时也为推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出了一份力。

在此基础上,陈湘宁团队的果蔬保鲜技术还先后在河北承德、沽源和赤城的多个基地得到应用,建立了由贫困地区向全国高端餐饮企业果蔬原料的供应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目前,这些地区的生菜、薄荷叶、罗勒等鲜切菜保质期得到显著的延长,已经实现向肯德基、麦当劳、吉野家等知名餐饮企业的鲜切菜生产商提供蔬菜供应。

陈湘宁推动的这种校企合作、鲜切果蔬技术扶贫的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并逐步在全国重点推广。目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教授工作站等模式,除京津冀地区外,鲜切果蔬扶贫还在河南、福建、湖南等地得到推广应用,在全国范围实现鲜切果蔬种植、加工、销售的三产融合发展,为果蔬产区的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选择。

多年持之以恒的研究创新,使陈湘宁收获颇多,也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认可。她担任2022年冬奥会餐饮领域食品安全保障联合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带头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叶类蔬菜创新团队加工流通及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北京市青联委员等;获得了北京市“长城学者”、“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和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科技教学奖项;发表论文12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但针对这些成绩,陈湘宁认为这只能标志着过去,要向前看,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来约束自己,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为鲜切果蔬行业发展、为食品安全保障奉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