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北京农村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名单公布,北京农学院副教授谷继成被评为“乡村振兴创新典型”,全市仅有13人获评。熟悉他的人却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多年来,这位“香草教授”以黄土为卷,以脚步为笔,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也写在了村民们的康庄大道上。
“香草教授”有个“香草梦”
谷继成从事香草研究已有20多年。随着北京市低收入帮扶工作的全面推进,他想用自己的所学、所研,开发香草产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这成了我心中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一端连着我多年的研究,一端连着农民。”他笑着说。
2016年,谷继成随学校派驻黄土梁村“第一书记”李志敏来到低收入村大庄科乡黄土梁村,通过调研发现这里生态优良,早晚温差大,土地、气候等自然环境非常适宜香草种植。“当时我特别开心,我感觉香草产业落地点找到了!”助力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油然而生,也成了他5年如一日吃住在山区,带领当地农民走出贫困的开端。
从1亩地开始,谷继成边干、边研究,2017年春,他指导村民刘殿臣在自家土地上试种的7种香草获得成功,2018年黄土梁全村低收入户参与种植金盏菊,当年从业劳动者人均增收9360元,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
带领更多村民做“香草事业”
看到黄土梁村村民增收,其他村的村民们翘首期盼,希望自己的村子也能种上香草。面对乡亲的期盼,谷继成决心扩大产业规模,把香草种进更多的村庄。“我要把土地当实验室,带领村民们从事一项‘芳香事业’。”在大棚里、梯田里,时常能看到谷继成带着村民们种植香草的身影。
2018年,香草从黄土梁村到沙门村,一栋栋香草大棚搭建起来,种植品种也从金盏菊发展到玫瑰天竺葵、香蜂草、薰衣草、柠檬香茅等10多个品种,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00亩。从此,村里为谷继成腾出一间平房做宿舍,他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2019年,一座集生产与观光功能为一体的香草产业园在沙门村建立起来,这都离不开谷继成的倾心付出。香草种植最多能解决上百名村民就业,村民们的钱袋子也跟着鼓了起来。比如沙门村,以前村民们靠种地,农闲就没了活计,一年下来,人均收入不足2万元。现在有了香草园,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人均收入达到4万余元。
香草致富引路人的“秘籍”
对谷继成来说,香草园是20多年研究成果的转化,更是打开村民增收大门的钥匙。看着越来越多村民因为种植香草而增收致富,他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但他更在不断思考,如何让农民一直富裕下去。“一定要把成熟的技术留给村民,把完整的产业留给合作社,这才能让他们走上致富的永久道路。”他坚定地说。
因此,培训农户如何繁殖香草苗木、如何栽培香草以及如何萃取精油等环节就成为他的主要工作内容,参加过香草技能培训的人员遍布全区9个乡镇,累计达到上百人,尤其是沙门村的农户现在已经基本掌握香草从育苗到加工的全过程,并作为技术骨干能搞独立到外乡镇进行技术指导工作。
谷继成替村民们想得周到,他不仅培训村民香草种植和加工技能,还研究怎么帮助村民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出率。延庆地区普遍缺水,安装一亩地滴灌装置需要上千元,他发明了可拆装滴灌安装技术,农户自己就能够安装滴灌,每亩滴灌费用得到大幅度降低。另外,香草种植成本最大的一块是人工除草,他教农民用阻光布铺设办法来抑制杂草生长。他还发明了植物消纳池,指导农民将植物残渣发酵成肥料再回归大田,发展循环农业。
目前,延庆区大庄科乡沙门村的香草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已经具备。谷继成开始参与到百师进百村活动中,他联合北京农学院文旅专业、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场馆设计专业老师,组建了定点乡村振兴团队,谋划利用现有红色教育基地优势,整合香草资源,打造一条红色芳香之旅路线,“届时,香草产业又将迎来农民依靠民宿及旅游创收的新局面。”谷继成充满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