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文化氛围,与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蓬勃的进取氛围、和谐的人文氛围一样,在高校管理效能建设中日益重要。面对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现状、功能和需求,高校师生员工特别是管理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认识其价值,扎实推进其发展。
高校廉洁文化是以廉洁思想和精神为核心,以廉洁道德为准则,
以廉洁教育和宣传为手段,以廉洁制度为保障,以教风、学风、管理作风、服务作风直至校风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廉洁文化的构成大致可分为廉洁精神文化、廉洁制度文化、廉洁物质文化和廉洁行为文化四个板块。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形式多样化、广泛性与针对性、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旨在通过开展教育、健全制度、规范言行、营造氛围,在师生员工中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形成崇廉尚洁的文化自觉。这样的文化自觉,正是实施高效能管理的理想环境。
高校廉洁文化的教育和导向功能,有助于增强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是廉洁精神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精神理念、道德准则,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社会意识具有辐射和导向作用,通过文化的自身规律和高校特有的传播渠道,渗透、影响师生。二是廉洁制度文化通过规范、制约、监督等方式,凝成一种内聚力和约束力,将师生内心深处蕴藏着的憎腐崇廉的精神导向为拒腐行廉的行为标准和目标。三是廉洁行为文化,通过发现、宣传“典型”的思想与行为,感召、引导师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学术风气乃至于校风。四是廉洁环境文化,通过创建载体、搭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用活生生的实物和场景传播优秀的廉洁精神和文化,启迪思想,震撼心灵。
高校廉洁文化的规范和约束功能,有助于不断完善高校运行体制尤其是制约机制,逐步健全科学、全面、有序的制度体系,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以此通过“机制”的完善推动管理效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限制和调节作用,使其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行政管理权力、履行传道解惑职责、健全廉洁诚信人格,同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保持日常行为的正当合理性。
不可否认的是,与新形势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相比,目前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步伐还显得滞后。如在廉洁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与师德师风、学术道德、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及日常管理紧密联系的廉洁文化教育体系,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在廉洁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制度不系统,针对不同人员的制度较为匮乏。在廉洁环境文化建设方面,一是建立廉洁物质文化“硬环境”和“软环境”的条件保障、资金投入不足;二是有效整合学校物质条件实施宣传、教育的手段不多,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三是在运作环节上,还不能很好地形成学校各部门、各群体、各层次之间的联动作用和整体合力。在廉洁行为文化建设方面,目前的问题是,在教风上突出教师的学术道德行为、学风上突出学生的诚信伦理行为、管理作风上突出领导干部的“公仆”行为、服务作风上突出服务人员的“生活导师”行为,都还做得不到位。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全面融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方能落在实处、发挥效应,从而通过实现对“人”的塑造和对“机制”的创新来提高管理效能。
第一,要着力加强廉洁精神文化建设,为提高管理效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把廉洁精神文化建设贯穿于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教育、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一是明确教育思路。始终抓住“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关键,用先进的廉洁文化感染人、引导人、熏陶人、塑造人。二是突出教育重点,凸显针对性。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龙头,在教职员工中倡导廉洁自律,正确处理“德”与“术”的关系,规范从政、施教、管理行为;在学生中倡导诚实守信,让廉洁精神文化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二,推进廉洁制度文化建设,为提高管理效能提供有效的廉洁机制保障。这里,需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制度的科学性、文化性。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先进的政治文化、法治文化、德治文化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必须共同遵守的刚性要求。二是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廉洁制度的适用要充分体现出各个层次群体的思想、文化特点。三是制度的落实。要在师生员工普遍认同的基础上自觉遵守并互相监督,让生硬的制度条文内化为师生员工自觉的行动,通过多样的行为文化表现出来。
第三,重视廉洁环境文化建设,为提高管理效能提供良好的廉洁环境支撑。廉洁教育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在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尊重,首先是尽可能地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以此赋予“人”以强大的人生推动力,在此基础上,即要体现严格要求,又要体现高尚的、积极的、亲和的以及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