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迷彩色的执着——记退伍士兵李冬津

时间:2010-11-22 作者:毕迎宾 张楠 来源:农学院 浏览:

  李冬津,男,中共党员,1982年4月出生。2001年考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专业。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服役于内蒙古军区某部。退伍返校后转入动物医学专业学习。入伍期间,曾荣获 “优秀士兵”称号两次。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     

                                                                               ——题记      

   

    李冬津所在的部队,是驻守在祖国边防线上的一只精锐部队。李冬津,一个阳光洒脱的大男孩,曾将他对祖国母亲的满腔热爱倾注在了那里。两年的军营生活,没有“醉卧沙场”的酣畅淋漓,但他却甘愿在这里默默地奉献,没有“梦回吹角连营”的悲壮画面,但退伍之前那嘹亮的军号声至今仍在他耳畔回响……    

   

褪去军装 迷彩色的心仍旧跳动    

    李冬津毕业后,到中国畜牧业协会参加工作。刚工作时,很多工作压在了李冬津肩上,一个人要做相当于三四个人的工作。但是他不曾抱怨,仍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起初其他同事都觉得李冬津是为了表现给领导看的,一定坚持不了多久。但是,这个当过兵的小伙子,不在乎别人的非议,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正应了他的同学翟志勇所说的,部队生活对他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他成为一名踏实、坚持不懈的人。之后,在日复一日的磨合中同事们终于明白,勤恳尽责就是这个年轻人的个性,并不是为了做秀给领导看的。最终,他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与赞许。    

    虽然没了那件穿在身上的绿军装,但军人那种尽职尽责的品质在他的工作细节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有任务交给我时,我首先想的是怎么去完成,怎样才能做的更出色,而不是考虑它难不难,我想这就是部队带给我的最大的改变。”在部队里服从命令的原则,造就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从不拈轻怕重的品格。李冬津的同事赵航也表示,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与同事们的关系都很不错,时刻表现出一个军人应有的素质。    

    中国畜牧业协会经常举办一些会展。李冬津刚进入协会就参与了一次藏獒会展,他负责管理通道出入口的秩序。为了保证藏獒的安全,协会规定只有持有通行证的人员方可进入会展,没有通行证的人员一律禁止入内。    

    参加会展的来客素质参差不齐,一些难缠、不讲理的人无疑给他增添难度。据李冬津回忆,当时有一个无证的来客欲偷偷溜进会展,他立即将其拦了下来。这位来客见事情败露,就耍起了无赖,说话还非常难听刻薄,并对他动起手来。在部队学过擒拿格斗的李冬津,要想对付这位来客的花拳绣脚自然不是问题,但作为一名工作人员,他必须维护协会的形象而不是向这名来客挥之以拳,仅能在不正面反击的情况下,运用自己在部队的所学,防卫粗暴的行为。虽然他的工作服也被那位无礼的来客在拉扯中撕破了,但他只能忍耐。笔者和李冬津的父亲谈论此事时,李爸爸表示,“部队生活对他是一次历练的机会,让他学到了在学校、在社会都学不到的东西。部队让他成长起来,更让他变成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他知道什么是对的,明白什么是更重要的。”    

用自己的体温 温暖卓姿山的冷酷    

    在李冬津的记忆里,一直不能忘怀的还是初穿军装的那段日子,而那段日子里,最深刻的是在新兵连训练的最后一个月——到卓资山野营拉练。山上是皑皑的白雪,一望无垠。战士们每天都要在没膝的雪地中冲山头,进行小型的实战演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冷,是必然的。最开始大家都是缩手缩脚,尽量躲避凛冽的北风。可是,真的到了发出“冲”的号令时,冷,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大家瞬间都精神抖擞起来,冲了上去,身体也由之前的寒冷战栗变成了大汗淋漓。“有上坡就要有下坡”,经历了“上坡”的激情,“下坡”的平静也是可怕的。“上坡”冲锋时流出的汗水浸湿了厚厚的棉衣,体内仍存的些许热量,也逐渐被“下坡”时周围的低温反噬,加上棉衣不透气,就这样,要湿湿冷冷忍耐了一整天。驻训期间,战士们住的都是单层的帆布帐篷,只能够遮风避雨,却遮挡不住冬天的严寒。李冬津表示,当时手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最冷的时候手脚都麻木了。但是和战友们在一起,我们患难与共,就没有吃不了的苦……    

    在第一天的演练后,他的棉鞋就已被积雪完全浸湿了,晚上脱下的鞋子在低温的作用下改了面貌,变得硬实而有棱角。第二天睡醒,不禁发出“这鞋哪里还穿的进去”的感慨。可是训练在即,必须穿上那硬邦邦、冷冰冰的鞋才能进行接下来的训练啊,所以只好拼命把自己本已经冻得发肿的脚硬塞进变了形的鞋里,再用自己的体温渐渐地将它软化,开始新一天的演练。“不过比起老一辈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这又算得了什么呢?而且来部队的初衷就是要历练自己”,他总是这样微笑着鼓励自己和相互支撑的战友。    

 着上迷彩服 赶上“黑色”新兵连    

    “少了一些玩乐的时间,多了一些艰苦的日子。少了平日常有的嘻嘻哈哈,多了平日少见的严肃认真。”    

    为了磨砺一下自己,为了对祖国母亲尽一份责任,李冬津放下舒适美好的大学生活,毅然决然选择了入伍参军。父亲,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很支持儿子到部队中去锻炼一下的想法。        

    在李冬津看来,“当兵是每个男孩子曾经都有过的梦想”,他一直没有忘记这个童年的梦,于是开始他的寻梦之旅。来到新兵连的第一天,部队里就停电了。在军营中的第一个夜晚是在黑暗中度过的,这可能预示着未来日子会很艰苦,但是,这并没有破坏他对军营生活的向往,对童年梦想的执着,他仍旧做着当年那个当兵梦。    

    新兵连的训练,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应该是苦不堪言的。但是当笔者问道“新兵连训练中最苦的是哪部分?”时,他淡然一笑,很轻松地说:“对我来说,新兵连的训练不苦。”原来,在学校时,李冬津就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曾经在运动会上报名参加过一万米赛跑,而且在来到部队前,他就已经做好了接受艰苦训练的心理准备。虽然那次卓姿山野营拉练是他从未经历过的艰苦,但在他眼里,新兵连的训练只是个适应性的训练过程,并非是让人望而却步的炼狱。    

用热情为迷彩服润色    

   由于李冬津是同届战士中唯一的大学生,在驻训期间,还被派到部队的宣传部作了广播员。每天在晚饭之后,他通过军营的广播读一些由他精心挑选的散文、小品和笑话给战友。战友们都非常喜欢听李冬津主持的广播,每天都等着他的广播。他也每天情绪饱满地为战友们诵读,他的用心与真挚也使广播成了军营生活里最精彩的一部分。“能给辛苦训练一天的战友们的业余生活增添色彩,并让大家喜欢,我真的很开心。”他非常自豪地表示。其实,对于他自己而言,这段经历也在无形中增强了他在公众面前展现自己的信心,对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李冬津还是个热情且开朗的人。在新兵连时,有个蒙古族的战友,他不会讲普通话,除了老班长,班上也没有其他人会蒙语,甚至大家都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久而久之,这个蒙族少年和大家的交流越来越少,更别说交朋友了。但热情的李冬津却将他当成朋友,并想教他点普通话。可李冬津真是一句蒙语都不会,于是在与老班长的帮助下,李冬津经常找蒙古战友聊天。虽然每次都要在对话中加入肢体语言两人才能明白彼此所要表达的意思。尽管蒙古战友的普通话表达上还不是十分流畅,但是在老班长和李冬津的共同努力下,再加上那个蒙族战友自己的努力,在新兵连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个蒙古少年与其他人的沟通与交流已经不成问题了。战友们也都渐渐愿意与他交谈起来。战友们都说要感谢李冬津,正因为李冬津的热情才让他们领略了蒙族的文化。战友张勇敢也表示,他是个认真、果敢的人,对战友很热心。做事透着一股认真劲儿,不服输……我们一起训练的日子,真的很难忘啊!    

    看到战友们之间的没有阻碍的交流,李冬津从心底为那个蒙族战友感到高兴。不过,他也留下了一点小遗憾——当时只想着帮战友练习普通话,竟然忘了趁机学些蒙语了。    

最后一班岗  舍不得迷彩服    

    相对于新兵连,下连后的训练要求更加严格,训练强度也有所加大,但是李冬津是个完美主义者,他不允许自己落在别人后面,因为“在战场上,没有第二,只有第一!”    

    下连后,李冬津被调任到了团部勤务班作勤务员。没有了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没有了野外驻训的生动军事演习,在这个平凡朴实甚至略显锁才的岗位上,李东经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在退伍的前一晚。由新兵们站岗,老兵们开了一次欢送会。虽然他们有时候也会抱怨部队生活有些艰苦,虽然也曾幻想过离开部队后的轻松,但李冬津对这两年的部队生活还是有太多的不舍。他舍不得一直相伴的战友,舍不得那一身绿军装,更舍不得培养了他两年的部队……    

    同届的战友们沉浸在离别的“欢声笑语”中时,李冬津别过身去,离开喧闹的宴席,理了理军装,和平时一样陪着政委去巡岗了。在巡岗中,政委表扬了他的敬职敬业,话语中还透露着深深的不舍。但是,李冬津知道自己来巡岗并非为了几句夸奖,而是他从心底认为自己还身在部队,应该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站好最后一班岗。    

部队分配的每个任务李冬津都圆满地完成了,每班岗都是尽心尽力站到最后,带着那份迷彩服的执着,他站完了最后一班岗,但这班岗并非是为部队生活画上了的休止符,而是又一个延续执着的开始……    

                                                (执笔人:毕迎宾 张楠    

   

士兵感言:    

    两年的军营生活,带给了我很多变化,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坚实。经历过部队的种种艰苦,以后再大的困难都不会让我退缩。部队带给我的信心,带给我的勇气,带给我的认真,已经让我无坚不摧了。军队里走出的战士,就是那历经磨砺的出鞘宝剑。    

    军队,那片绿色的海洋,曾经是我童年的梦想。很多人童年的梦想是不能实现的,因为他们把梦想与理想分开来对待,但是我没有,部队是我的梦想,也是理想。只要坚持不放弃,就一定会实现。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我很喜欢这句话,也把它送给大家。部队正是磨练我创造天堂般力量的地方,是部队让我更加坚强!    

   

记者手记    

    李冬津,一个言谈举止间都充满了朝气与阳光的大男孩,举手投足间,都会给人一种感觉:他像个军人。而他曾经也的确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两年的军营生活,对他的整个人生而言,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军营生活虽然苦,但军营带个他的宝贵财富却一生受用,因为军人的高尚人格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中,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采访中,李冬津说,现在的孩子做事拈轻怕重,避重就轻,遇见难事就退缩,光靠学校教育很难改变的,如果能去部队锻炼一下,一定会让他们变得像钢铁一样坚强。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感天动地,但他给身边的人带去了温暖与力量。在电话采访中,他的同学、同事对李冬津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很优秀,军队带走了他两年的青春时光,而留给他的却是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塑造了他的人格魅力,赋予了他永远不抛弃不放弃的勇气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