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检索 学校首页 投稿

“我们村”的可爱“村官”——记原延庆县香营乡香营村党支部副书记马炳超

时间:2009-10-26 作者:张悦 来源:农学院 浏览:

马炳超,女,中共党员,1983年7月出生。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植物保护专业,曾于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担任延庆县香营乡香营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2008年1月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在职期间,曾荣获2007年北京农学院服务农村基层先进个人、2008—2009年度延庆县优秀大学生“村官”称号。

她看起来文文静静,做起事来却干净利索;

她说话的声音很温柔,但在村里却很有威信;

她总说自己不善言语,但朋友们却都说她能言善道。

这就是马炳超,北京农学院2006届毕业生,延庆县香营乡香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在香营村工作一年半就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投身到农村,就要解‘我们村’存在的问题,就要思‘我们村’的发展方向,就要谋‘我们村’的光明前景,就要把‘我们村’建设好了。”这是她三年“村官”工作中最大的感触。

点滴中见真情

2006年7月,马炳超正式到香营村报到,从她踏进村子的那一刻起,她就把自己和这个村子联系在了一起,说起话来,总是“我们村”怎么样。到村之前,她以为会很苦;到村之后,她却发现挺甜的。她未到村里工作之前就听人说农村的工作不好做,例如村民不好接触、工作不好开展等,可她到了之后却觉得她们村哪儿都好,这里的村民淳朴热情,这里的村领导有胆有识,敢想敢干,因为他们一心为民办好事,一心为村谋发展,所以村子发展也很稳定。

马炳超来到香营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村图书室——“益民书屋”。图书室有各级领导部门捐赠的2000多本图书,为了能让益民书屋尽快的投入使用,马炳超利用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图书的登记、分类、上架等工作,特意制定了图书室阅览规定等。但几天下来,让她头疼的问题出现了。图书室是向村民开放了,但是来看书的人并不多,这下可急坏了她。后来她灵机一动,“既然大家不来看书,那我就去送书。家中养猪的,就去送本如何养猪的书,家中种田的,就去送本种植类的书……”别看马炳超刚刚上任,但她却对当地村民们家中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的。村民张大伯说:“小马之前送去的书一直都放在茶几上,我总觉得只有读书人种地才用书,我都种了一辈子地了,还用的着吗?”可是后来的事情让张大伯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张大伯家的黄瓜叶子黄了,喷洒以往的农药却一点效果都没有,张大伯这才想起马炳超送来的书,一看书上还真有这毛病的介绍与处理方法,便赶紧把马炳超叫到家中帮忙配农药,喷上农药后,黄瓜就好了起来。这件事也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大家也都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益民书屋”变得热闹起来。村民们对图书的热爱,对获取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图书的爱惜让她更加珍惜“益民书屋”管理员的工作,更有激情地投入村里的工作。

在村里进行环境整治时,马炳超主动和村民们一起顶着骄阳在马路上拔草、清理垃圾。北京的夏天暑热难当,当马炳超看到汗水浸湿了所有人的衣衫时,她就趁大家休息的时候自己掏腰包买来矿泉水和冰棍给大家解暑。

当其它地方的手足口病大面积发生时,她马上搜集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向村民宣传此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知识,以此提高村民预防此病的意识;当得知5.12汶川大地震夺取许多同胞生命时,她在为逝去生命的同胞扼腕惋惜的同时,积极组织村民对灾区进行捐款,还搜集了大量有关防震的资料,为村民编制了《地震灾害安全应急手册》,并亲手发放到村民手中供他们学习,使村民掌握正确的避震、逃生方法,以及遇到灾难后多种自救、互救等应急措施;每年的冬天,马炳超还一定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用村里的广播叮嘱生火取暖的村民们注意预防煤气中毒,并向他们介绍一些必要的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以及抢救方法。不仅如此,她还收集了全村村民的手机号,把农业科技信息及时发送到大家的手机上。

她说:“在生活中,常怀为民之心,就能温暖他人,也就能温暖自己。”村民张大妈家的电脑出了点问题,让马炳超去帮忙修理电脑,但她不是很懂如何修电脑,也不知道电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便叫自己会修电脑的同事过来帮忙,整整忙活了一个下午,张大妈很是感激,她也为又帮村民办了实事而感到高兴。

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位生活十分贫苦的老大妈,她唯一的孙女因在北京求学而不能常常回家陪她,老人进进出出形单影只。马炳超看到老大妈生活孤苦,就常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约上几个同学带上吃的用的东西去看望她。她关爱老人的行为,不仅温暖了老大妈的心,还影响到村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自从马炳超等人去看过老人之后,村里的村民们对老人的态度也有了极大地转变,原来的冷落嫌弃都变成了如今的热情温馨,有些村民还主动去帮助老人去做一些家务。“村里还有一些像大妈一样的村民,我们虽然经常去看看他们,去帮他们做点家务,但是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变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还是很困难的,凭我现在的能力还差一些。”说到这些,马炳超的脸上罩上了一层忧郁,但她那双坚定的眸子彰显她想改变村民生活的决心。

博采众长,与时俱进

香营村是一个发展相对稳定的村庄,村庄发展的基础较好,村里村民和干部一条心,但发展不平衡就是贫富差距大。村中部分种植葡萄、养殖奶牛的村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收入较高,但部分村民生活水平不高,使得村里整体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

马炳超相信“博者善采众长,能者与时俱进”,要想改善现在香营村的经济状况,就应该博采众长,与时俱进。

马炳超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为村里做了今后三至五年的发展规划,即发展壮大葡萄产业,从种植到生产加工果品、酿造葡萄酒等,并建立村办企业。村里的葡萄种植的一向很好,销路也很好,而且很多品种都是优良品种。当看到张山镇有“葡萄之乡”的称号时,马炳超又动起了脑筋,“我们村的葡萄比他们的还要好吃些,我们村的葡萄有销路,可惜没品牌,所以我们也要种出属于我们特色的葡萄,打响我们村的牌子。”

于是,她开始和村干部一起仔细分析了村子的生态条件:香营村村峪面积为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816.2亩,主要种植玉米;果树面积为763亩,主要种植鲜食杏、苹果、葡萄等,村子的地形属于山区,污染较少,适合发展有机作物,所以她提议发展有机葡萄,这个提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村干部的一致支持。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开始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为香营村的210亩葡萄园申请葡萄的有机认证。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土壤、空气和水等自然条件需要认证,在申请过程中还需要准备相应的大量材料,为了能使香营村的葡萄能够成功通过验证,她克服种种困难,搜集、整理了所有材料,成功的申请了有机认证,这将使葡萄销售价格上涨近3倍,大大促进了香营村葡萄经济的发展。

她还积极与母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老师们联系,向他们请教果树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并且对村民进行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通过她这座桥梁,村民与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学习、交流,丰富了村民种植葡萄的经验与技术。

她一心为村民们谋福利。为了让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她请北京农学院“村官”专家顾问团的老师们到香营村去检测一下土壤质量,并且请教老师是否适合种植草莓等效益较快的水果。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炳超看到村里的大姐们编的小包,不仅实用,还非常可爱。她灵机一动,如果能把这些手工艺品推向市场,不仅能调动村里妇女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村民增加收入;如果同时在网上开店,还能够帮村民们打出名气,让村里的妇女们足不出户就能增加家庭收入。

相亲相爱一家人

“也许是因为我成长的沃土本就是广袤的黄土地,也许是日久生情,这里的一草一木在我看来是那样熟悉,村民们让我觉得亲切得象是自家人一样。这里不仅是我的村,还是我的家。”马炳超望着她已经工作三年的村庄,一脸欣慰地感慨道。

说起她的这个“家”,她也是滔滔不绝,她说她能够来到这个村也是她的一种荣幸。但就是再和谐的家庭里,兄弟姐妹们也难免会拌嘴,会吵架,更何况是这么大的一个村子。

    马炳超为了能够胜任法律服务室的工作,自己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当村民间发生矛盾时,她积极地为村民们进行调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化解村民间的矛盾,维护村民间的和谐关系;此外,她还经常同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为了防止和减少这些人员的重新犯罪,她还为矫正对象提供法律咨询,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在香营村的一千多个日夜里,马炳超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那种浅浅的、让人很亲切的笑容,这笑容就像冬日里的阳光,一直温暖着香营村的村民们。平日里,要是在大街上碰见马炳超,村民们都会很热情地招呼她:“闺女,有时间来家里坐坐啊。”要是在果园里碰见她,大家一定拿出自家的特产给她尝尝……

在马炳超与大家相处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博得了大家的信任,当选为香营村村党支部副书记。

在她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香营村先后获得北京市先进村委会、延庆县文明村、延庆县环境整治先进村、延庆县产业发展先进村等荣誉。

或许,大学生“村官”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就在这片平凡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她坚信着:可以通过踏实勤奋,干出属于她自己闪亮的事业。这就是她,马炳超。

(执笔人:张悦)

村官感言

    农村工作非常琐碎,有时甚至很苦、很累。但是到农村工作我并不后悔,相反,我为自己能够为农民服务而感到自豪。

记者手记:

    她也是80后,有知识,有热情,有干劲,有梦想,但生命的追求让她最终选择的却是跟自己父辈同龄的人一起,肩负起带领一个村子致富的重担。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努力克服,她的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群众的笑容是对她工作的最好肯定!